2023-08-08 14:45:37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8月8日消息,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在“豐富文旅消費”方面提出:推動夜間文旅消費規范創新發展,引導博物館、文化館、游樂園等延長開放時間,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24小時生活圈”。備受關注的“24小時生活圈”有哪些特征?目前哪些城市“24小時生活圈”雛形初現?我國旅游經濟回暖趨勢如何?
重視消夏經濟 釋放夜間消費活力
2023年以來,人們的旅游需求得到了集中釋放,暑假期間,旅游市場更是延續了強勁復蘇勢頭,夜間旅游已成為消夏休閑和避暑旅游的重要方式。“目前可以說,具備‘24小時生活圈’雛形特質的城市有上海、長沙、重慶、成都、南京等。”中國旅游研究院產業所博士趙一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的夜間經濟是以文化休閑和旅游消費為重要內容,其發展受便利的夜間市政基礎設施、安全的夜間氛圍和成形的夜間旅游吸引物等限制,起初主要集中于東部、南部等成熟經濟體和熱點旅游景區。
在趙一靜看來,這些具備“24小時生活圈”雛形特質的城市應抓住夏季夜游黃金期、消費高峰季,重視消夏經濟釋放夜間消費活力。
夜晚的長沙街頭(來源:CFP)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居民消費特別是接觸型聚集性服務性消費呈現良好恢復態勢,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1.4%。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為23.84億,實現了國內旅游收入2.3萬億元,同比增長了63.9%、95.9%,居民旅游需求得到了集中釋放、旅游出行大幅增加,帶動了相關消費的擴大。
“目前各地消夏休閑的需求升級,夜間旅游創新了更多元的場景和產品。商圈、街區與文化場館成為主要場景,城郊和鄉村夜間休閑也進入了消費者的選擇范圍。隨著避暑山系生活蔓延城市,夜間消夏休閑‘野’味十足。”趙一靜分析稱,城市對于“24小時生活圈”的打造,不一定是要做新的增量,更多是要基于現在已有基礎的空間場景,盤活存量資源做時間增量。此外,城市夜間經濟的發展要繼續堅持以文化為引領,不論是場景還是項目都需要更多的文化嵌入,完善夜間旅游休閑產品譜系,積極引導多樣化供給,讓夜間文化休閑和旅游消費有更多國民參與。
在豐富文旅消費方面,《措施》還提出,打造沉浸式演藝新空間,建設新型文旅消費集聚區。“相較于以往的街區和商圈,新型文旅消費集聚區更加重視場景的文化嵌入、文化內涵的新型展現和文化載體的創新。”趙一靜認為,新型文旅消費集聚區“新”在更加重視夜間消費場景的打造和時間的延展,“新”在有更加多元的業態植入和活動營造。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來源:CFP )
下半年中國旅游經濟將持續回暖
今年以來,很多景區再現“人山人海”的景象。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下半年趨勢預測》,上半年中國旅游經濟穩步進入“供需兩旺,加速回暖”的復蘇向上通道。2023年下半年居民出游意愿和出游人次以及旅游消費人次仍將是回暖的態勢,增速存在回落的壓力。預計下半年全國旅游總人次差不多達到55億人次左右,大概恢復到2019年的九成,而國內旅游收入大概能達到5萬億元左右,恢復到2019年的八成左右。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繆沐陽表示,文化和旅游的快速恢復,為拉動消費上升、促進經濟復蘇、提振發展信心,發揮了巨大的綜合效益。下一步,將從兩方面發力釋放文化和旅游消費活力:一方面,著力完善政策環境。研究制定進一步激發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另一方面,抓好平臺載體建設。啟動新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國家級旅游度假區、5A級景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旅游休閑街區的建設工作,使這些成為消費促進及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厲新建認為,整個旅游產業生態的恢復還需要一定時間,旅游市場的供給能力尤其是產品保障、服務能力等方面還沒有完全恢復,容易形成新的供求矛盾,制約旅游業的高質量復蘇。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市場主體,厲新建建議,延續對旅游企業的紓困政策,給這些逐步進入正常運轉狀態的旅游企業更多的支持。
措施調整方面,厲新建指出,要及時評估、科學調整限流、預約政策,從而有效釋放供給能力,保障人們的旅游需求。此外,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建立在開放環境下的發展。因此,除了出臺各種政策措施激活國內旅游消費,還需花大精力研究入境旅游發展,推進解決入境游客反映突出的簽證難、買票難等問題,真正建設好世界級旅游景區、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