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9日 09:15 來源:解放日報
日前,77歲的余秋雨回到上海戲劇學院,圍繞“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發表演講。
“馬行千里,不洗塵沙”,余秋雨提醒學生,不要在電腦前浪費太多時間,“網絡信息會影響你的時間、思維等級、心態。在走的過程中,你會更了解中華文化的美麗、被詩歌浸潤過的美麗,這種美麗了不起,更會產生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
不要成為信息奴隸
余秋雨在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上古典文學課,有一句開場白,“中國文化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而不是河邊的枯藤老樹昏鴉。”在他看來,創新往前走,并非摒棄傳統,但希望用更多力量投入創新。
他以元雜劇湮滅為例,“中國戲劇史上最讓我動心的是元雜劇,出現馬致遠、白樸等劇作家,但是元雜劇轟轟烈烈只持續了70年,70年后它讓位于新劇種昆曲。一個劇種倒地的時候都是鏗鏘有聲,而不是躺在病床上求輸液。如果舞臺為白發蒼蒼的人準備,時代就停滯了。我們一定要創新。”
藝術如何創新?余秋雨指點學生,尋找自己的天性,慢慢寫,千萬不要模仿,“李白、杜甫時代沒有報紙、網絡、電腦,他們不知道別人寫的是什么詩。有些人說先模仿再寫,不對。先模仿,把起點搞錯了,模仿的影子會追隨你一輩子,怎么也甩不掉。為什么很多大演員的孩子不太會演戲,父母過早給他們樹立模仿的范本,就糟糕了。”
“換位思考”在余秋雨的創作中舉足輕重,“我經常從接受者的角度思考作品能不能被接受。你們以后作為編劇、導演、演員、舞美設計師,要經常保持觀眾的身份,注意觀眾的厭倦在什么時候發生,具體到幾分幾秒,都要把握。”
“藝術的本質是創造,而不是背誦,要激發的不是記憶力,而是創造力。”余秋雨再次提醒大家,“不要成為信息的奴隸,整天沒完沒了看電腦。一個人關注什么,時間越長,精神等級就陷在那個地方。信息發達的時代,更應該在信息中保持清醒、干凈,保持自己的完整,別被信息沖爛了。”
在常變中尋找永恒
大學四年學習,應該在哪些方面發力?“在課堂上學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大藝術家是金光閃閃的高塔,學校基礎教育鋪就走向高塔的臺階。不走臺階,眼睛只看著高塔,要摔跤。”余秋雨認為,鉆研古今中外經典作品和經典表演,要學會做減法,“看完100部電影,選擇值得再看一遍的20部電影,接著發現心中真正喜歡的只有5部。最喜歡的演員也是一樣,一開始有10個人,后來篩選到3個人,這是你心底里的儲備、永恒不變的審美坐標。”
上戲圖書館工作人員曾告訴余秋雨,從學生的借書書單能感知其未來成就。“每天換一本書的人多半不行,需要安安靜靜固守研究內容,這樣的人才有完整思考的痕跡。”
科技常變,信息常變,藝術在常變的世界里尋找永恒。“這個‘永恒’告訴大家生命的可貴,世界的可愛。”余秋雨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永恒的東西,成天東看西看、左顧右盼,等待各種機會,有時欣喜若狂,有時又非常沮喪,這樣的生活讓人遺憾。”
他倡導創作者從大悟、大愛中達到大美,“大悟是看輕功名利祿、各種關系,大愛是從愛身邊人到愛不同的人群,藝術家最終將其變為‘大美’,把對藝術的追求、藝術的美提升到人生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