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9日 09:10 來源:安徽日報
有媒體報道,廈門市近年來致力于推動街頭文化工作,為街頭藝人施展才華提供平臺,將優秀的街頭藝術打造成城市“文化名片”。
市井長巷,聚攏來是煙火,攤開來是舞臺。街頭藝人、流浪歌手、民間樂隊、講古藝人徜徉其間,隨處皆是舞臺,隨性開始表演,這樣的場景在當下城市并不多見。曾經,街頭藝術被認為“不入流”、有礙觀瞻,街頭藝人被認為是“下里巴人”、沒有前途,加之可能影響交通,帶來安全隱患,很長一段時間,街頭藝術從很多城市“消失”了。但是廈門市反其道而行之,培育了一批市民喜聞樂見的街頭文化品牌,打造了一批有溫度的街頭特色藝術景觀,這種做法帶來很多啟示。
街頭藝術并非“文明的負面因素”,而是可以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街頭藝術由來已久,它沒有殿堂藝術的高雅唯美,沒有正規演出的莊重嚴肅,但是它自由活潑、形式多樣,貼近生活、貼近市民,同樣可以激蕩起人們心中的“詩與遠方”。走在綻放三角梅的街巷口,悠揚的西洋管弦樂余音繚繞;下班后坐在草地上聽街頭音樂會,釋放工作壓力;駐場樂隊與外來游客頻頻互動,展示城市的獨特之美與怡人溫度。或許,街頭藝術的水平高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讓人們感到,在生活的奔忙瑣碎之外有溫柔詩意,在城市的高速發展中充滿脈脈溫情。這種觸手可及而又溫暖人心的藝術,是城市一道獨特的文明風景!
街頭藝術能成為“文化名片”,規范管理、鼓勵引導必不可少。在廈門,成為街頭藝人需要通過招募選拔,大家各顯神通參與“選秀”,流浪歌手得以“持證上崗”,民間高手能夠“各司其職”。對表演時間、地點、音量、著裝等細節提出要求,規范表演內容,提升表演水準,也增加了街頭藝人的收入。相關部門不但引導鼓勵專業文藝人才參與街頭文化演出,也給有藝術才能的市民提供上臺“露一手”的機會,擴大了街頭文化的社會參與度。公交駕駛員同時也是掌握多門樂器的非遺傳承人;年輕醫生工作之余來街頭彈琴,旁若無人而觀者甚眾。街頭藝術的勃勃生機,讓更多人停下匆匆腳步,感受藝術的純粹和生命的美好。由此,街頭藝術不是個別人的“詩與遠方”,而成了很多人的“田園合唱”。
藝術融入城市,涵養人文氣質,塑造城市形象,廈門推動街頭藝術的一系列做法,背后是涵養多元城市文化生態的理念。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發展質量的高低不僅在于大廈林立的高度,更在于市民日常感知的溫度。城市不僅僅是競爭激烈的經濟發展場域,也能開辟一方天地,讓看似“無用”的愛好有所容身,讓疲憊焦慮的內心得到撫慰。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態,不是只有“陽春白雪”卻排斥“下里巴人”,而是豐富、有層次、多元化的,以其“有容乃大”釋放出無窮善意。城市“文化名片”未必非要精致唯美、高高在上,能夠連接生活、親近市民,才能傳遞溫暖、引發共鳴。
期待更多城市能為街頭藝術提供一方舞臺,以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態溫暖人、激勵人,吸引人、留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