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9日 09:18 來源:湖南日報
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國內旅游出現井噴式爆發。2.3億人次奔赴國內各地游歷山川,各景區游客比肩接踵。我國旅游業在疫情過后展現出強大的修復能力,旅游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市場逐漸恢復生機。
在旅游業大變局背景下,面對文旅融合大勢,尤其是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寒”之后,旅游業如何突出重圍,通過供給側改革實現“二次起跳”,已經成為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后疫情期我國旅游業的復蘇得益于行業的“內外兼修”。在抗擊疫情關鍵時期,旅游業頑強堅守,在助力防疫的同時,加緊線上學習培訓,蓄力內功。在旅游企業的自救中,也讓業界看到復蘇之機。一方面,疫情期間,旅企借機練好內功,加強基礎建設。完善和優化企業管理制度,加強對市場和營銷的研究,強化科技應用,研發升級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產品,以期迎接疫后的消費反彈;另一方面,面對客戶的“退訂潮”,旅游企業相繼發出退訂退款政策,同時增派客服做好服務保障。損失雖然很大,卻留住了信譽,留住了人心。
如今,旅游已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內在需求,是不可逆的增長。疫情加速了私家團的發展,以家庭為單位,一單一團專車專導的私家團引領了跟團市場復蘇增長,同時也驗證了中高端需求回流國內的巨大潛力。對于國內旅游業來說,正面臨難得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重構自身成本能力,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低質量的增長,著力提升旅游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推廣綠色旅游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實現文旅消費模式綠色升級,形成更健康安全的旅游公共環境。
近年來,旅游大省云南、四川、甘肅、貴州、福建、湖南等,都吹響了“二次創業”的號角。后疫情期,以往靠山吃山的“門票經濟”正逐步向“夜經濟”“民宿經濟”等新興消費范式的轉換;旅客主體年輕化趨勢凸顯,體驗性、享受性與互動性正成為拉動消費的新賣點。向創新要效益,方能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