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7日 12:0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5月4日晚間,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6億人次,同比減少30.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實現國內旅游收入646.8億元,同比減少42.9%,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2022年或許是旅游業最艱難的一年。”在今年1月12日中國旅游協會召開的旅游行業部分企業家及專家座談會上,多數企業家對2022年旅游業的恢復普遍信心不足。這一黯淡的預測不幸被言中,自2022年開年以來,多地疫情反復,跨省旅游出行幾近停擺。
近日,Fastdata極數發布《2022年1-4月中國旅游行業洞察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旅游人數8.3億人次,同比下降18.9%;全國鐵路、民航、公路及水路發送旅客量悉數下跌,僅在2022年第14周,全民航執行客運航運班次即較2021年同期下降81.8%。。
數據下跌
作為長鏈條行業,旅游業上下游關聯產業甚眾。
春節前后,疫情多點散發,旅游業面臨沖擊超預期。三月以來,不僅節假日期間的報復性消費反彈遲遲不出現,出行管控亦是戶外出行的不可控因素,令旅游市場的活力驟降。在北京,出京跨省團隊旅游持續告停,長三角地區的南京、蘇州多家景區關閉,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經營活動關停,機票+酒店旅游產品服務下架。被視為旅游、消費新圣地的海南,已不復開年前后游人如織的盛況,三月,海南省接待游客總數465.11萬人次,同比下降35.8%,海口接待過夜游客同比下降14.4%,三亞更是猛跌67.5%。著名景區黃山和長白山三月游客接待量分別同比下降81.8%、88.1%。
客運低迷是旅游業又一表征。《2022年1-4月中國旅游行業洞察報告》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71億人次,同比下降13.5%,公路客運量同期創二十年新低,同比下降26.1%,僅錄得9.69億人次。全國民航累積發送旅客7618萬人次,同比下降25.4%。三月,深圳機場、白云機場、上海機場、美蘭機場及廈門空港飛機起降10.7萬架次,同比下降41.9%,首都機場航班量1.27萬架次,同比下降58.4%。
酒店業也是難兄難弟。第一季度酒店入住率創下2020年7月以來的新低,步入四月后進一步下滑,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45%。國內三大酒店集團多告虧損。
當入境旅游按下暫停鍵,節假日不僅構成旅游業消費最重要的場景,也是行業“回血”的最佳契機。2020年法定節假日出游人數占全年出游人數的34.5%,2021年漲至41.4%。然而從近三年節假日恢復情況看,僅2021年五一至中秋出現短暫復蘇,自2022年起,旅游人數及收入再遭下跌。而今年五一的數據亦是近年旅游營收最為慘淡的小長假。
“活下去”
信心如金,市場艱辛時尤為重要。
從中國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數據看,2021年上半年旅游經濟運營綜合指數尚且處于“景氣”區間,伴隨暑期南京疫情擴散及跨省旅游“熔斷”機制實施,旅游經濟運行綜合指數直線下跌。直至被奧密克戎陰影籠罩的2022年第一季度,旅游企業信心滑落到三年以來的低點。
2022年第一季度,國航、東航、南航、春秋及吉祥六大上市航空公司營收合計582.7億元,同比下降5.5.%,僅南航一家錄得1%的微弱增長,國航及東航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4%和5.5%。受疫情影響,國內營收能力最強的鐵路線路——京滬高鐵,其收入下滑已然持續了兩個季度。
旅游一頹,旅行社、景區遇冷首當其沖。2022開年以來急轉直下,第一季度景區運營上市企業有五家營收同比下降超四成,其中張家界營收降幅高達62.9%。據Fastdata發布的《疫情下中小微旅游企業經營現狀調研》,2021年超過92.3%的旅行社出現虧損,景區虧損率高達80.3%。酒店及民宿超過70%。旅游企業分布高度密集的華東地區在當下已成虧損重災區,2021年出現經營虧損的旅游企業占比32.3%。
當下,旅游行業面臨瓶頸。曾有企業家表示,“盡量活下去,守住不倒閉”就是旅游行業的底線了。超七成企業現金流可維持運營時間不超過半年,超九成負債企業半年內有到期債務需償還,疫情以來成功融資的旅游企業占比不足三成。
調查表示,近三成調研旅游企業主打算改弦更張,退出旅游市場。調查表示,旅游業直接及間接就業人口近八千萬,目前近半數企業員工流失超20%。“保旅游市場就是保就業”。
共克時艱
疫情之前,旅游業對GDP的貢獻連年攀升,甚至在2019年突破十萬億元大關。當今,這場時逾兩年的疫情對于中國旅游市場結構性影響之劇烈,實為前所未有。2022年3月至4月,旅游業在時隔兩年后再受沖擊。
早在今年1月召開的旅游行業部分企業家及專家座談會上,多名旅游企業家呼吁政府積極作為,房地產稅的返還、社保基金的緩交和免交一再被企業家提起。春秋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煜就曾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延續、完善旅游業紓困政策,包括中期銀行貸款、發債增信等資金支持、繼續發放紓困補貼、穩崗補貼,延續相關優惠政策等。
隨后相關救市政策的頒布無疑為服務業走出冷冬提振信心。2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政策著力點是支持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恢復發展,助力服務業作為就業最大“容納器”的功能。43條政策不僅包括普惠性扶持紓困措施,還有餐飲、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等五個特殊困難行業的針對性扶持紓困措施。
旅游業作為解決就業人口多、對經濟的拉動顯著的重要產業,行業紓困之道是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的問題。如新加坡對旅游企業實施房租免除政策以及10%-30%的稅收減免、優惠貸款等幫扶政策。歐盟成員國正在逐步解除旅游限制,采取分階段方式開放邊境,法國政府計劃出資180億元用于旅游業扶持基金,意大利設立24億元歐元“度假獎金”,年收入4萬歐元以下的家庭可得到500歐元補貼用于入住各類酒店和營地。
兩年來,國內旅游業困中求變,經歷強轉型的同時,也于逆境中成功挖掘到新的機會點,衍生出眾多全新的概念,由此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在更為精準的防疫政策以及豐富靈活的紓困舉措的加持下,旅游業的內在潛力及未來的可能性,或許遠超行業內外的預期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