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13日 09:37 來源:大眾日報
近幾年,隨著以“Z世代”為代表的年輕群體登上文化消費的主流舞臺,社交媒體上刮起了一股沉浸劇場風,各式各樣的沉浸劇場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愛麗絲冒險奇遇記》《南京喜事》《新和醫院》等劇目在小紅書App“沉浸劇場”標簽中擁有相當大的熱度,甚至還有耗時兩天一夜的沉浸劇目,社交平臺觀劇攻略也洋洋大觀:“仿佛走進了電影里,好玩到哭”“值得N刷”……
前不久,濟南Flash Back閃回游戲劇場推出的《成豐街25號》劇目,標志著這種新鮮事物落戶山東,也為我們近距離觀察這種文化現象、探討其何去何從提供了“標本”。
游戲>戲劇?
“可以擁有一個與現實完全不一樣的社會背景及人物設定,這對我來說非常有新鮮感。”進劇場前,在高校工作的周蘊對《成豐街25號》充滿期待。《成豐街25號》圍繞濟南民族資本家苗世遠創辦的成豐面粉廠展開,劇場利用1000平方米場地搭建了80年前濟南成豐街的原貌,有警局、洋行、民居、飯店、車站等十幾個場景。各種道具、聲音和燈光的烘托也一應俱全,現場可以感受到晝夜交替、食物香味、蟬鳴鳥叫等,為體驗者呈現出一個充滿煙火氣息、車水馬龍的成豐街。周蘊和其他五位觀眾需要換上劇中人物的衣服并被隨機分為3個不同陣營的角色,在觀賞演員表演的同時,還得根據線索提示競選成豐面粉廠廠長,以此推動整體劇情發展。
競選過程中,每位觀眾只能看到自己視角發生的事情,如果想要串聯起整個事件,就需要與演員溝通、彼此交換情報,找到的關鍵線索越多,離真相就越近。此外,觀眾自由穿梭于成豐街的各個角落,可以“花錢”去百樂門喝杯酒、去寶華大飯店買個包子,或者與劇中角色在賭桌上一決高下……
兩個小時的體驗結束,周蘊總結這種感覺,與其說是戲劇,倒不如說更像是玩了一場實景角色扮演游戲:“雖然場景很逼真、有代入感,但戲劇部分比較少,整個過程更像一些以完成游戲任務為目標的真人秀節目”。
“抗日題材的《成豐街25號》是原創劇本。與經典作品相比,劇情細節可能沒有那么飽滿,觀眾基礎也相對薄弱,因此劇目增加了較多的互動游戲和劇情任務。比如我們將苗氏三兄妹爭奪面粉廠廠長的主線貫穿劇中,會使劇情帶有不確定性。”閃回游戲劇場負責人李玉皓認為,《成豐街25號》還不能算完整意義上的沉浸劇場,因為游戲的比重要大于戲劇演繹的部分,但這在濟南已經是最接近沉浸劇場的形式了。
“沉浸劇場的受眾群體大多數是來自于劇本殺、密室逃脫的玩家。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加入互動游戲的元素,可以增加觀眾體驗的豐富感。”對此,《成豐街25號》編劇王曉霏也不諱言。
其實,這正是當前沉浸劇場一個有代表性的趨勢。像開篇提到的《新和醫院》等劇目也是如此,雖然人物故事背景不同,但因為游戲思維貫穿全劇,使得劇本邏輯大同小異——觀眾加入不同陣營,通過接受各種任務的方式賺得獎勵,幫助所在陣營奪取勝利。不難看出,這樣的沉浸劇場實際都是相同的游戲模式,戲劇屬性被消減,成為流于表面的一層外殼。
沉浸劇場內涵還得是“劇”
真正的沉浸劇場是什么樣呢?作為小眾先鋒戲劇的代名詞,它最早起源于英國,近幾年成為英美潮人追捧的文化演出。
顧名思義,沉浸劇場首先看點在“劇”上。2016年,在美國紐約爆火的沉浸式戲劇《不眠之夜》引進上海,讓我們見識到了真正的沉浸劇場:劇本由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麥克白》改編而成,創作者將劇中的麥金儂酒店搬到上海靜安區一棟舊大樓里,大樓六層被改造成90多個具有復古之風的房間,多條故事線由20多位演員在不同的空間進行表演。觀眾在《不眠之夜》沉浸劇場中有充分的自主權——只需戴上白色面具便可以穿梭于麥金儂酒店的任意房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劇情跟隨,也許會遇見麥克白、麥克白夫人、國王、巫師等,還可以翻看劇中人物的信件、接聽電話、隨意打開不同的抽屜或是坐在國王的沙發上休息。全劇沒有一句臺詞,觀眾也不許說話。演員只能用肢體和動作完成敘事,用流動的表演帶著觀眾走。“劇場里每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都很隨機,這里每一個杯子、每一個信封,都有線索,值得你細細品味。”一位名為“Linlin的奇妙冒險”的博主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看完《不眠之夜》的感受,“全程被劇場里營造的詭異、陰郁的氣氛所包裹,越勇敢越能觸發更多未知彩蛋”——正是這種真實且奇妙的體驗讓她大呼過癮。
而顛覆傳統的觀劇形式也讓觀眾著迷于對劇情的反復研究,“很多劇情線在同一時間平行上演,觀賞它就像是在拼魔方。每場只能拼湊一到兩個故事面,體驗多遍后才能大致把握全劇,發掘出隱藏深處的真相。”一位豆瓣網友發帖探討《不眠之夜》的魅力所在。
精美古怪的道具、行為詭譎的演員、懸而未決的謎底……發生在劇中的故事讓觀眾產生身處其外而又置身其中的雙重沉浸體驗。1.1萬名豆瓣網友對這部劇打出了9.3分的高分。即使是每場520元到890元不等的高昂票價,《不眠之夜》還是一票難求。據官方數據統計,該劇重復刷劇觀眾超過六成,不少鐵桿粉絲最高刷劇記錄近170次。
由此可見,沉浸劇場,正是傳統戲劇在當前體驗式文化消費備受推崇而生成的一種新的戲劇模式,雖然追求目標在于讓觀眾在劇場環境的各個處所游弋而忘卻真實世界,但它仍牢牢地立足于劇情這一根本。比方說,《不眠之夜》的基本腳本,是對經典作品《麥克白》的重新解構,同時又融入了希區柯克式的懸疑風格——這當然都是“劇”的題中應有之義。
回歸內容才有長久生命力
沉浸劇場作為一種文化演出形式,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驚奇、激情和想象。事實上,不論是游戲思維還是戲劇內核,兩種發展模式都代表了當下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表面看來,似乎沒有好壞之分。
但深入分析,哪種模式會行之更遠呢?答案似乎也并不難解:以《成豐街25號》為例,單純依賴游戲體驗,很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使得劇本原有的內容表達變得單薄、平面。如果沒有更深的內涵和更新的突破,很難給觀眾帶來持續的新鮮感。
王曉霏對這種弊端也心知肚明,“我們正在組建專業的編劇團隊,加大原創內容的投入。聘請專業的表演老師對演員進行指導,完善表演形式。未來還會上線《梨花公館》等原創劇本來吸引觀眾二次消費。”
靠著過硬的內容設計,沉浸劇場作為一種順應時代需求的新藝術品類,完全可以表現出強大活力:6年來,上海麥金儂酒店只憑借《不眠之夜》一部劇,已支撐劇場火爆至今。一到開演時間,便有一群打扮入時的潮流男女在劇場門口排起長龍,等候入場。劇場不僅有門票收入及商業贊助,還有主題酒店、餐飲、酒吧等營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盈利模式。這對其他沉浸劇場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
在文化產品繁多的市場中,溢價能力最高的,永遠是優秀的內容。顯而易見,隨著觀眾的專業程度和審美水準的提升,市場對沉浸劇場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只有扎實的內容創新與先進演藝形態相結合,才能使這一新鮮事物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