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4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一部名為《夜班》的互動電影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尤其受到年輕人喜愛。這次大家最感興趣的不是影片的故事情節、思想價值,也不是數字特效或明星表演,而是觀眾自身對人物命運的掌控性和觀眾觀影時彼此的互動性。正是這兩種屬性的開發,催生了數字電影新類型——互動電影。
從傳統膠片電影,到數字電影,到3D電影,再到VR電影,雖然它們對觀眾的沉浸效應不斷增強,但觀眾的觀影模式一直都是由傳播者主導的單向度機制。然而互動電影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模式。以《夜班》為例,觀眾在觀影前,首先要在手機上下載一款與電影相關的軟件,在觀影進程中,通過這款軟件,在主創設置的一些情節關鍵點上,隨時做出選擇,操控主人公的命運,于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參與性出現在互動電影中。不僅如此,觀看《夜班》的觀眾還會發現,事實上主人公的命運并不完全取決于自己的選擇,而是由在場所有觀眾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決定的。這樣,互動電影就有了另一種屬性——互動性和社交性。這些都是以往的數字電影和傳統電影所沒有,又是一切網絡游戲所特有的,換句話說,互動電影兼具了數字電影和網絡游戲的基本特征。
那么,具備參與性和互動性對電影產業和電影藝術來說究竟有什么特殊價值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重意義:
首先,極大地增強了觀眾對于電影的沉浸度和黏性,這種效應類似于玩家對網絡游戲的高度沉迷性。憑借數字電影和網游的雙重審美優勢,尤其是觀影新體驗,互動電影有可能成為一種魅力獨具、粉絲眾多、潛力巨大的電影類型。
其次,有可能賦能網絡電影,助推其突破發展瓶頸。作為數字電影和網絡藝術中的一個分支,網絡電影誕生已久,但發展速度遠落后于網絡文學、網絡劇、網絡綜藝節目、網絡短視頻等互動性網絡文藝形式。互動電影的開發成功意味著制約網絡電影發展的技術因素已不復存在,網絡電影有可能變身為真正意義上的“線上互動電影”,進入換檔轉型階段。
再次,從根本上改變電影藝術的創作機理。互動電影除了具備電影創作必需的敘事能力、角色塑造能力、運鏡能力、特效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高超的計算機編程能力。在互動電影中,創作者需要為主人公設計盡可能多的行動選擇,每一種選擇對應著不同的情節和命運,而每一種情節和命運就相當于一條邏輯完整、獨立的計算機程序,且每一條程序在電影展開時都要實現無縫連接。《夜班》全片擁有180多種選擇和7種結局,單線時長平均80分鐘,全線時長達4小時,這樣的創作思維對傳統電影創作者構成了巨大挑戰,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邊緣計算技術會必不可少地成為互動電影創作的重要引擎。
最后,有助于提升電影藝術的魅力。互動電影觀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主人公命運的操控上。他們必然盡可能從自身的生活經驗、生命本能和人性邏輯出發,來選擇主人公的每一次行動,這極大地增加了主人公命運的不確定性和電影的懸念。正如《夜班》出品方所說:“互動電影沒有左右電影藝術的本質,只是多了一個角度、一種方法,讓電影藝術本身多了一層觀眾的浸入和參與。藝術如果能讓大眾參與,應是最理想的形態,也是讓藝術的魅力提升到極致的方法。”
或許,我們正在迎來電影發展中的一個新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