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7日 來源:安徽日報
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也對旅游業造成前所未有的沖擊。我們要清醒認識疫情對文旅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直面挑戰,積極思考發展良策,努力做到化危為機。
規劃企業戰略,調整產品定位。經過疫情的“大考”,旅游企業要及時調整戰略規劃,打造差異化、精品化、主題化的產品,著力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原生態、回歸自然的旅游體驗。減少扎堆風險的文旅形式是消費者首選,近郊旅游、果蔬成熟采摘等回歸自然的休閑旅游方式受到青睞。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免疫力的消費理念被廣泛接受。生態旅游、康養旅游、文化休閑、體育運動、體驗性強的無人自助式旅游將成為未來文旅消費的趨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文旅消費將提速,無接觸服務成為未來文旅消費的趨勢。5G、AR、VR、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賦能的文旅消費逐漸獲得消費者青睞。旅游企業要明晰旅游發展的新趨勢,了解旅游發展的新業態,著力新的品牌塑造,引導顧客認同。
提升產品品質,推動文旅融合。旅游是一種“心”的體驗,旅游企業只要是真的好產品、好服務,就能打動顧客的“心”,就有競爭力。所以一定要轉變認知,把原來同質化、低端化、粗放化的產品轉向差異化、精品化、精細化的產品。疫情之后,具備好產品、好服務和好內容的“三好”旅游產品會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特色產品。文化是支撐企業發展最本質的東西,隨著市場的逐步規范和競爭的深化,旅游業所有競爭的方式、內容最終都將升華成為文化的競爭。旅游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應深入挖掘文化元素,精心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令人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游產業之中,同時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游文化景觀,建設旅游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游園區、旅游文化綜合體。文旅融合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撐,要依托智慧城市平臺,結合5G、VR、AR、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覆蓋全域的文旅資源查詢、體驗平臺,推進智能高效旅游集散體系建設,提高文旅公共服務能力。
強化社會責任,構建聯動機制。面對危機,旅游企業要有良好的預警和聯動機制,一方面可以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彰顯社會責任。旅游企業要積極做好預警工作,以消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比如對旅游景區進行更科學的空間管理,在環境承載限度內發展旅游,研發衍生更加豐富多樣的自然旅游產品形態;合理安排文旅空間,為預防潛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景區空間的規劃總原則是不宜過度集中;高度重視旅游景區的食品安全,重視餐廚空間的設計和管理,提倡分餐制或自助餐,嚴格管控排污設施和污水處理等。經歷此次疫情,旅游企業要構建危機處理機制,要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防患于未然,提前謀劃未來恢復性發展,未雨綢繆地做好企業戰略規劃和服務創新規劃。要學會危機管理,建立危機應對機制,研究危機對策,尤其要研究在危機之下的“轉機”,讓企業走出低谷,取得新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做好精細管理。旅游企業恢復性增長的人力基礎是一流的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因而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在疫情特殊時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員工招聘、員工培訓等嶄新的管理模式。加強對基層骨干員工和專業技術員工培訓和關懷,減少流失率。管理人員要樹立“安全為基礎,健康為追求,質量為導向,創新是根本”的經營理念,把管理和服務做到精益求精,在發展中研發新產品,在服務中研究新思路,在管理中引進新技術,在營銷上開發新市場,用心做事,用情服務。比如,目前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新技術,采取遠程辦公、在家辦公、在線與同事或工作任務項目小組進行跨地域遠程協作,采取調休、部分上班等彈性工作方式來降低成本,努力渡過難關。要精打細算,縮減費用、壓縮成本,制定周詳資金統籌計劃,全力保障現金流安全,保證企業在疫情結束之后有足夠資金恢復經營。將資金資源優先投到能創新價值、讓經營獲益、能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既要有效控制成本,又要很好地保障疫情期間員工健康安全和團隊的穩定性。
注重品牌構建,推進營銷創新。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一批互聯網企業,其中一些已成為行業翹楚,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創新值得當下的旅游企業借鑒。疫情后,一些新的旅游業態將會呈現,親子游、研學游、健康旅行、綠色旅游等會成為受追捧的旅游產品,這就要求我們拿出完善的營銷創新方案。在營銷方式上,要內外兼修,重視線上與線下產品的有效組合,比如“兩微一抖”,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數字營銷快速引流。采取多融合創新營銷,提前規劃,分時段、分空間、分消費、細分市場來進行營銷融合創新。比如,目前比較熱門的“云旅游”,正在成為人們看展、賞景的新選擇,也為旅游企業后續的線上多樣化運營注入了新的活力。總之,通過智能化營銷,通過新技術創造新產品,爭取實現平臺化發展,是未來旅游企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