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0日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擦亮海南體育這張名片
自由貿易港建設支持政策,以及熱帶海島自然稟賦,是助推海南體育事業創新融合發展,出經驗、出模式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南應從自貿港建設、體育強國建設、健康中國建設的高度規劃體育事業的發展,讓海南體育成為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名片,成為健康中國的示范樣板,成為體育強國的展示窗口。
海南體育發展,要立足于回應國家體育事業重大需求,立足于自貿港發展愿景,用好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體育資源,用好自貿港建設的特殊政策優勢,通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專業運營的途徑和措施,逐步在全島打造“同城一體、多規合一、一核多點、一城一品、一館多場、體教融合、體醫結合,配套完善、錯位發展”的體育業態,逐步形成集體育、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產業為一體的融合型體育發展模式,把海南打造成為國際級的體育訓練基地(重點打造轉訓基地、青訓基地)、賽事中心。
要通過制度創新、結構調整、方式轉變、業態打造、文化重塑等方式,引進增量,盤活存量,做大總量,提升質量,逐步在全島形成“打體育、看體育、玩體育、評體育、研體育、產體育”的體育氛圍,使體育明星、國際國內體育組織匯聚海南,有目標地打造海南自有的品牌體育賽事,使海南體育人口和外來體育人口有序有度增長,使體育產業鏈日趨完善,使體育成為海南加快自貿港建設的新高地、新坐標,通過體育凝聚人才、人氣和財力,為探索中國特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新路提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應重點從以下十個方面著手夯實海南體育事業發展基礎。
建設施,打基礎。推進全民健身場館設施和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強化體育供給;廣泛宣傳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青少年體育活動,厚植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基礎,營造濃厚體育氛圍。
創模式,優流程。在自貿港政策的指引下,推進體育發展模式和制度創新,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專業運營的體育工作制度平臺;對體育工作特別是賽事運營服務商的選擇以及賽事申報、審批、運營、監管、風險管控流程進行完善、規范和優化。
建基地,抓試點。以建設國家隊南方訓練基地、打造萬寧體育旅游產業帶為抓手,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高點定位、海南特色,推進一點多核、一城一品、一館多場、體教融合、體醫結合、錯位發展的體育綜合體建設,打造集人才培養、科教研發、企業孵化、營銷支持、健康生活為一體,宜訓、宜教、宜業、宜養、宜居、宜游的旅游體育小鎮群落,為海南建設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積累經驗。
引賽事、創“IP”。逐步引進國際、國內適應海南特色發展的高附加值的體育賽事,引進國內外知名賽事策劃運營公司進行賽事孵化,重點扶持海南特色原創賽事,逐步打造出海南獨有的精品賽事。同時,選擇相對安全的比賽,推出競猜彩票,為做強競猜體彩積累經驗。
設基金、建集團。發起設立海南體育發展基金,搭建體育產權交易及投融資平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立海南體育產業集團,做大做強海南體育企業,扶持體育俱樂部建設及股份制、會員制的經營模式,以市場化、產業化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助推海南體育事業發展。
促集聚、謀聯合。用好自貿港的免稅政策優勢,引進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中國總部或華南區域總部,逐步形成體育聯合會聚集的單項體育“領館”區,建立多個體育用品免稅區,舉辦進口體育用品博覽會;與各省市體育局以及國際體育組織進行戰略合作,取長補短,共享共贏;做強“體育+”大文章,加強投資企業整合,不斷推進和實現跨企業、跨行業和跨地區的融合發展。
引智力、聚人才。建立海南體育產業發展人才智庫,凝聚國內外體育專業機構、專家和企業家等智力資源,以項目為載體,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進體育產學研用研究,吸引專家學者及成果落戶海南。同時,結合舉辦各級各類體育研討活動,為海南體育事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吸引更多人才聚焦海南體育發展。
建站點,辦培訓。與相關體育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海南體育博士科研工作站、體育博士后流動站,提升海南體育科研水平,提高科技助推體育發展能力;與相關國內外體育組織協會合作,開展海南所需各級各類體育職業資格認證、培訓工作。
優網絡,強智能。建立海南體育產業資源云平臺,理清海南體育基礎數字和動態趨勢;大力探索和推進人工智能、5G技術、物聯網、穿戴設備、新能源等在海南體育事業發展中的應用,為海南體育科技產業賦能。
抓品牌、塑文化。堅持以人為本、兼容并蓄、守正創新,打造海南特色體育項目、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體育產品、體育衍生品、體育產業、體育業態、體育模式,樹立海南特色體育品牌,構建自貿港獨特體育文化,不斷提升海南體育文化的傳承力量、推廣力量、傳播力量和推動力量。(徐翔鴻 作者系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
窗體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