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1日 來源:中國文化報
《那一縷和煦的陽光》舞臺照
在戲劇市場中,有些作品由集制作、出品、營銷于一體的演藝集團生產,有些劇目的出品方、制作方和營銷方卻往往不是一家,這些獨立于出品公司之外的制作團隊,是戲劇市場中的獨立戲劇人。
日前,一部由獨立團隊制作的原創舞臺劇《那一縷和煦的陽光》,在第十六屆海淀文化季上備受矚目,緣于它小而巧的主題,也緣于它創新的舞蹈舞美,但記者認為,更緣于它制作、出品、投資、營銷各自獨立的制度。
舞臺劇如何小而巧?
《那一縷和煦的陽光》的IP來源于嚴肅文學,關注大都市中女性這個族群并給予禮贊,內容涉及她們在現代社會中的身份、代際親子關系等,以3個片段式情節展示,包括危機的產房、孩子成長的問題、媽媽職業的忙碌與陪伴孩子的矛盾。
該劇主題體現出正面的社會價值,傳遞著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制作上的專業性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該劇出品公司找到在內容上深具能力的總導演徐楊和他的團隊,他們都是藝術高校在職老師,擁有專業能力和創作實踐;該劇編劇姜海燕更多次到醫院體驗生活,使該劇相比眾多賀歲劇、搞笑劇顯現出不一樣的現實主義風格。
音樂舞蹈和舞美的多向創新
《那一縷和煦的陽光》共有3段舞蹈:《胎兒舞》《母女舞》《和煦陽光》。《胎兒舞》模擬胎兒,用創造性的肢體動作表現出胎兒在母體中睡覺、嬉戲、調皮、活躍的狀態。《母女舞》則是出現在女性生產之后,表現了母女間相互尋找、相互依存的狀態。3場舞作為場與場、幕與幕之間的銜接,通過意象化舞蹈語言達到了與劇中表演的語言、行為、動作的有機連接。
該劇非常注重燈光在舞美材料方面的作用,探索性地運用一些透光材料呈現模擬特殊環境,使用半透明鏡面、磨砂玻璃、半透光紗幕,與裝置和影像結合,給觀眾帶來新穎的視覺感受。如在舞臺暖色側光的作用下,通過紗幕材質的透光性能,營造出一個兒童出生前的樂園——懷胎的母體空間。
定制之后,如何走向商業
《那一縷和煦的陽光》是去年海淀文化季中唯一一個政府支持項目。在此之前,徐楊和他的團隊還主創了文化季的另一定制項目——原創歷史舞臺劇《情蘊大慧寺》。《情蘊大慧寺》投資高達數百萬元,參演人數多達百位,在與政府的合作之后,更面臨著“可持續”的問題。
“雖然現在各地政府都在推動文化消費和文化惠民活動,因此多了一些與政府合作的機會。但獨立戲劇人的可持續之道還在于商業化生存。”徐楊說,《那一縷和煦的陽光》《情蘊大慧寺》以后都想通過商演的方式繼續巡演、推廣,傳遞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一方面,他們需要資金助力以繼續打磨劇目;另一方面,如果要追求長尾式演出,還需要懂運營的合作伙伴。找到專業的投資伙伴、運營伙伴,對于獨立戲劇人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