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6日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一是要有“IP”意識,堅持深耕歷史文化,打造高度概括、獨一無二的文化IP。二是要有創新意識,關鍵在于文化表達的創新。三是要有市場意識,必須遵循基本的市場規律。四是要有“無中生有”意識,把天馬行空的創意落實為扎實的文旅融合項目。
近些年,各地對文旅融合的探索,已大致形成了文化景觀模式、主題公園模式、特色小鎮模式、旅游演藝模式、文創開發模式、文化節慶模式等類型。同時,隨著文旅融合深入發展,一些傾向性問題亟待解決。
比如,一些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夠深入,文旅項目的文化含量不夠高,“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一些地方習慣于抄襲模仿,在項目設計風格、經營模式等方面搞起同質化競爭;有的地方忽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性,把一些投資規模小、建設品位低的項目包裝成文旅項目,甚至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歪曲文化、媚俗惡搞;還有一些地方不遵循市場規律,也沒有作嚴格的可行性論證,導致項目流產,等等。
筆者認為,各地不能因為前景看好就盲目折騰,也不能因為存在現實短板迷茫卻步,要明確四種意識,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一是“IP”意識。“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文旅項目可復制、易替代,但文化內涵是不可復制、無法替代的。有了文化內涵的傳承發揚,才有業態的豐富完善、服務的別具風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實飽滿。因此,堅持深耕歷史文化,打造高度概括、獨一無二的文化IP,是文化和旅游發生化學反應的基礎。相關地方要摸清文化家底,深入挖掘,系統開發,把特色文化精髓全方位融入旅游項目、線路、產品、服務、營銷等方面。
二是創新意識。文旅融合創新,關鍵在于文化表達的創新。《廬山戀》“調皮一吻”,讓廬山驚艷了世人;微信表情包中乾隆“賣萌”,讓故宮成為網紅;“宋城千古情”一開演,全世界游人都被西湖陶醉……這些創新的文化表達方式,迅速抓住了人們的眼球。文旅融合應突破固有模式,著眼新需求、依靠新技術、創新新形式,大力發展文旅+演藝、文旅+VR體驗、文旅+文創消費、文旅+主題游樂、文旅+微電影等多種模式,努力實現厚重的文化內涵輕松式表達、現代化表達、國際范表達,以此順應市場發展、提升旅游品質、抓住市場流量、提高受眾滿意度。
三是市場意識。文旅融合歸根結底要實現產業落地,必須遵循基本的市場規律。一要考慮市場消費能力。經濟發達地區消費水平高,高端客戶多,文化旅游項目可以適當“陽春白雪”;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地區,則應傾向于熱鬧、好看、通俗易懂,且經濟實惠。二要考慮市場承載能力。地方交通、酒店、餐飲、金融等綜合服務保障水平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撐,不能盲目貪大求全。三要考慮全天候運營能力。重點建設兼顧春夏與秋冬、白天游玩與夜晚消費等不受季節、天氣影響的全天候項目,保證文旅融合項目能夠持續吸引人氣、產生效益。
四是“無中生有”意識。沒有名山大川,沒有歷史古跡,并不代表文旅融合就是“無米之炊”。一要善于“無中生有”。深圳原本的文化資源并不富集,卻創造出華僑城、民俗文化村等主題公園,打造出集聚文化旅游、文化演藝、文化藝術等業務板塊的文化產業集群。二要善于借雞生蛋。江蘇常州瞄準時機,爭取到一批國家珍貴恐龍化石保護項目,打造中華恐龍園,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建成了一個集恐龍谷溫泉、迪諾水鎮、恐龍大劇場等景點和設施于一體的環球恐龍城。三要善于點石成金。冰天雪地本是人跡罕至,哈爾濱市卻在冬季傳統冰燈游園會基礎上創辦了“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并逐步發展成世界性的冰雪盛會。四要善于借題發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精品民宿、鄉村美術公社、鄉村音樂部落、鄉村動漫基地等新業態層出不窮,鄉村旅游逐漸向有土味更有品位的多形式文化休閑升級。當然,“無中生有”絕不是“空穴來風”,關鍵要以“新、奇、特”為賣點,并順應市場需求和消費方式等發展規律,才能最終把天馬行空的創意落實為扎實的文旅融合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