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掛牌成立。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推動文化和旅游真融合、深融合,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質內涵,以旅游擴大文化傳播和消費,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近日,由中國動漫集團、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2018中國網絡文化產業年會在北京舉辦,年會特別設置了“數字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發展論壇”,來自政府部門、企業、行業研究機構等方面的代表結合各自的從業經驗,為文旅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文旅融合“往回看”,也要“向前看”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擁有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以及眾多民間收藏,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也是我們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
依托豐富的文物寶藏,過去40年,我國博物館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1978年的349家增長到如今的5000多家,每年展覽數量超過2萬場。文物博物館已經成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到文博場館“打卡”也成了一種時尚。“當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已成共識,文博資源豐富優化了旅游的內容和品質,旅游產業也拓展了文物價值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科技司)司長羅靜說。
除此之外,各地在發展旅游的時候也越來越重視地方文化資源、風土人情的挖掘與傳播。如今旅游已經不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來啥都不知道”,在欣賞風景之余,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提升自我成為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出游的原因,而這些正是文化所能賦予的。在窮游網總裁蔡景暉看來,文化可以讓旅游更有吸引力,讓本來可能不一定值得去的地方變得更有吸引力。旅游目的地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適的方式、合適的渠道讓合適的人看到當地特有的文化。
至于旅游目的地如何讓合適的人感受到當地獨特的文化,在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僅僅挖掘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資源是不夠的。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文旅融合不能只往回看,還要接納年輕文化向前看。“需要看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文化、旅游的影響。隨著數字圖書館、博物館越來越多,主動面向市場的文創產品研發愈加成熟,大量的文化資源得以通過互聯網傳播初步實現‘文化遺產要保護好,也要活起來’的目標。同時,旅游APP、導航、手機支付等在人群中的廣泛應用,也為出行旅游帶來了便利。因此,文化和旅游融合不能忽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戴斌說。
互聯網為文旅融合提供新動能
出行前,先在網上預訂航班和酒店,再到旅游網站上看看游記和攻略,然后帶上手機就上路了,這是當下多數人旅游的寫照。此外,旅游目的地的選擇也更加多樣化,一些有特色的城市和鄉村因抖音、花椒等短視頻或網絡直播平臺而走紅。
“因為互聯網,許多‘溫點’甚至‘冷點’級的旅游產品、項目和服務廣為人知,獲得了更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推廣體系也得到創新發展。所以,我認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產品可以做‘網紅’,但是不能僅僅滿足于做‘網紅’。”戴斌說,對“網紅經濟”要有清醒的認識,其商業模式和市場形象要經得起市場的考驗和時間的檢驗。
同樣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文旅服務和體驗也得以升級。羅靜表示,首先,文旅服務漸趨智慧化、智能化。一部移動終端可以滿足預約參觀、智慧導覽、體驗分享、文創購買等多種需求。其次,旅游參觀也漸趨多樣化、互動化。前沿數字技術與文物有機結合,帶來沉浸式、互動式、高品質的參觀體驗,使觀眾既可以全方位欣賞文物,還可以通過觀賞多媒體文化數字節目、體驗虛擬漫游等方式輕松獲取知識。再者,文旅體驗漸趨網絡化、深度化。近年來,文博單位與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騰訊啟動智慧博物館全生態鏈建設、百度推出“用科技傳承文明: AI博物館計劃”……文物背后的故事被深度挖掘,文物變得可親、可近、可思、可感。最后,文旅業態獲得了更多的延伸和升級,文博行業不斷開放,文物資源數字化轉化,吸引了更多社會資源介入文化旅游。
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多方的努力和推動下,目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經初見成效,但是要做到深度融合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文旅融合存在的兩個問題需要注意。一是新模式里的老套路,即文旅融合可能只是很多項目或者很多產品的簡單疊加,文化還只是一個外因。其實,要真正讓文旅融合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文化應該是核心。二是文旅項目同質化產品較多,主要體現在主題樂園、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的定位不清晰,難以形成競爭優勢,對游客沒有吸引力。
北京工業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以美國迪士尼樂園為例,呼吁文化和旅游融合要創新模式、打造品牌、挖掘產品中的藝術附加值。“迪士尼的收益其實主要來自品牌授權產業,在整個營收中,它的門票收入占比不到10%,其他的收益都來自于衍生產品,也就是源于它的文化內容,而這一點正是我們的文旅項目所欠缺的。”王國華認為,要補齊這個短板,首先旅游目的地要改變原有的打造模式,重視旅游設計和整體規劃;其次,要結合市場進行精準定位,確定目標客群,并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