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來源:北京日報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當前,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在實現較快增長的同時,也亟須由數量規模型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資源,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業水平全國領先,但短板、弱項仍然明顯,應當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創產業跨界融合,提升文化創新效能、消費潛能,始終在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在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上作出表率。
在文化產業運行機制中為政府定好位
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以及各種網絡平臺建立新的監管市場的方式,使市場監管更加便捷化和動態化,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保障文化市場秩序運行的公平、公正和效率,維護文化企業的合法權益,加快首都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
立足首都實際,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調節。完善和落實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財政扶持、稅收優惠、投融資、工商管理、土地扶持、人才培養、資產經營和管理及改企單位人員安置、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一系列優惠的政策,引導產業結構優化整合,引導投資方向和錯位發展,引導文化產業的資本、技術、信息與人才等資源集聚,扶持一批具有國際品牌價值的融媒體平臺做大做強,推動內容產業發展,提升以原創和精品內容為主的產品價值以及附加值。尤其是在創新創意的鼓勵和扶持上,通過減輕稅負、降低經營生產成本以及放寬企業準入,讓個人和企業的創新創意得到充分發揮的空間。盡快制定出臺尚處空白的文化產業指導性政策,助推首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激活多種所有制企業發展動能,形成協同創新發展格局
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精神,建立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四統一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積極探索研究黨委和政府監管國有文化資產、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結合的具體方式。梳理整合同一文化行業不同平臺的資源要素,縮短層級管理,實施優化重組。
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業。深化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推動已轉制的國有文化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加快資源整合和戰略性重組,增強面向市場、參與競爭的能力。推動文化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進一步明確文化事業單位的功能定位,完善內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績效考核機制,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并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文化事業單位可通過法人治理等手段與文化類企業進行對接,不僅要從事公益性文化活動,還要利用社會資源增加自身的盈利點,靈活采取外包、事企合作等方式減輕對政府部門的依賴,增加自身的自主決策和發展權。
促進國有、私有文化企業的共同發展與公平競爭。營造民營文化企業參與文化創新的良好氛圍,推動民營文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引導民營文化企業搶抓混合所有制改革帶來的兼并重組、債務重組及減稅減負等低成本擴張機遇,在新一輪行業洗牌中實現質的飛躍。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造就一批原始創新能力突出、運營管理機制靈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民營文化企業,從而加快形成國有文化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協同創新發展格局。
促進文創產業跨界融合,激發文化消費潛能
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擴大消費、提高消費質量,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文化消費具有“貼近百姓生活、需求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重點領域。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繼續探索擴大和引導居民文化消費的政策,既能夠形成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又有利于形成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北京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北京的文化消費市場蘊藏著巨大的文化消費前景。但文化資源如果沒經過轉化和運用,并不會直接激發出文化消費的巨大潛能。這就需要探索實現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具體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