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9日 來源:人民論壇雜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想要推進“文化中國”建設,就要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投入更多關注。傳統文化能夠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綜合素質,促進社會穩定,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同時,當代社會的傳統文化和政治、經濟相互融合,和科技發展聯系緊密,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可以說,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中國”的重要內容。一個民族是否強盛的重要標志就是民族文化的底蘊深厚與否,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當代中國文化之間存在割裂現象,傳承與弘揚方式較為單一
當前,全球經濟、文化交融發展,外來文化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對我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特別是在一些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鄙棄民族文化的現象。這表現在:一是民族文化消失速度加快。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給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帶來了一定壓力。根據調查顯示,1999年我國還有各民族劇種近380種,而到了2013年,則僅剩下286種。
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存在偏差。當前,有一些人對我國傳統文化持否定態度,特別是“新文化運動”以來,將近代中國落后的原因歸結于傳統文化。這就使得廣大群眾的文化敬畏感逐漸喪失,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素養集體退步,對傳統文化的珍視感日益減弱。
三是傳統文化沒有與當代文化有機結合。一直以來,我們對傳統文化沒有明確界定范圍,對傳統文化的內涵解釋不夠清晰,對何為“優秀”傳統文化,何為“糟粕”文化也沒有明確界定。同時,對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解讀不夠,使得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出現割裂現象。
傳承手段較為單一。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中,社會參與度不高,多是由政府實施的傳統文化“包辦傳承”。而社會各界參與文化傳承的意愿不強,參與文化傳承的渠道也不夠通暢,文化傳承成了政府的自娛自樂、自拉自唱,沒有形成全社會的合力。二是政府傳承方式較為單一,無法引起公眾興趣,也不能形成有效對接,使得傳播效率受到影響。同時,部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片面地將文化傳承當成一種宣傳方式,將人民群眾當成被動接受和訓導對象,這也使得傳播受到影響。三是缺乏現代傳播手段。當前的傳播手段還主要在紙媒,網絡上應用較少,這也從側面抑制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傳承與弘揚的方式需進一步完善。一是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體制。在政府方面,優秀傳統文化想要傳承弘揚不是單一部門能做的,需要文化、工商、宗教、新聞和建設等多個部門協同合作,共同努力。而當前,我國各有關部門仍存在一定的條塊分割現象,沒有形成有效的協同管理機制。二是法律法規不太健全。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性規定不夠全面,制度剛性不夠,保障工作也不夠有力,監管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我國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發展,不斷融合不同時期中華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體系。時至今日,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想要將傳統文化傳承好,首先就是要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
一是要審視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國傳統文化源自不同歷史時期,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相對于人類進步的腳步來說,有些文化內核存在歷史局限性。因此我們要針對傳統文化做好梳理和審視,將一些消極、落后的思想摒棄掉,萃取精華,真正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二是要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要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發掘傳統文化的思想價值。如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精神、鉆研精神等,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要注重挖掘傳統文化中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內容,使之真正發揚光大。三是要堅守住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當前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階段,東西方文化間互相交流,互相滲透。想要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就絕不能自我封閉。既要海納百川,也要守住傳統文化的基本元素,讓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永葆生機。四是要建立傳承的保障機制。實施文化立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立行政管理制度,建立傳承人才的培育制度,同時制定關于文化管理和開發的一整套政策體系,形成利于構建文化傳承體系的保障機制。五是地方政府要建立協同宣傳機制。明確各單位、各部門的職責任務,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引導和宣傳工作。
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進行系統性的文化教育
這里的教育既包括由國家組織的小學、中學、大學及以上的國民教育,也包含了具備基礎教育功能和高等教育功能的非行政教育。上述兩種教育形式無論哪一種,都有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責任。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針對這一狀況,制定相關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保障教育階段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通過進行系統性教育,讓人民群眾將仁愛、敬業、孝順和誠信等價值理念內化于心,成為自覺的行為準則和精神追求。還要借助實際的文化形式來引導受教育者。如在傳統文化課程中,適當的引入文學或哲學的經典名篇。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要循序漸進,讓人自然地產生興趣,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傳承。同時,也要注重對文化自信的培養,通過培養文化自信,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對傳統文化的弘揚中來。
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賦予傳統文化現代意義
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有民族文化的基本屬性,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種文化日趨封閉,則一定會缺少創新元素,也一定會無法延續下去。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縱向上隨著不同時期不斷變化,橫向上各個思潮間不斷交融,這才形成當前豐富的文化形式。無論任何時代,都是在既有的文化體系下進行傳承和變革,不斷注入活力,塑造新的文化傳統。因此,想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絕對不能抱殘守缺,復古守舊。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我國民族文化的載體,也是新時代新文化的基石。要結合當前新時代的要求,對傳統文化賦予現代的意義,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對傳統文化做出當代表述,為文化發展開辟出更大的空間。當前,我國正處于體制機制深刻變革,利益結構劇烈調整,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時期,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社會文化環境都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因此,只有調整適應當前時代的變化,推進傳統文化創新創造,才能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始終與當代文明相互映襯,相互協調,成為新時代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