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3日 來源:中國青年網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當代中國,網信事業發展突飛猛進。互聯網也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上取得驕人成績,已成為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助力器。
文化觸“網”最好傳承
2017年9月,“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啟動,近百家中央新聞網站、地方新聞網站和商業網站,以及部分文化領域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200多名編輯記者,分赴貴州、山西、福建、湖北等省份,通過圖文、網絡直播、短視頻、全景VR展示、無人機航拍、H5傳播等融媒體技術方式,深入報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生動呈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當鏡頭聚焦媒體朋友們品嘗“舌尖非遺”孝感米酒那意猶未盡的表情時,當視頻傳出貴州侗族大歌悠揚恢弘的歌聲時,當圖片揭秘栩栩如生的廈門漆線雕是如何制作而成時,這些分布于全國各地區各民族精彩絕倫的中華“非遺”,也借著“互聯網”的東風第一時間在億萬網民眼前驚艷亮相,在網絡上刷出一波波文化熱潮。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現象級網絡文化產品的制作與傳播正是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豐碩果實,有力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和發展。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面臨最大的難題是其復雜性,在當下的環境中,簡潔而有趣的東西更容易被人接受。這給文化傳承帶來了一定挑戰。”談到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憶軍十分期待它與VR、短視頻等潮流技術應用之間產生的碰撞,“使用新的互聯網技術與表現形式除了展示非遺的全過程外,還可以給受眾一個有觸感的角度。”
“當我們展示一個復雜的古物,它的制作過程和奧秘就會受到極大地關注。”他舉例說,此前火爆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只展示文物的成果,也許并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當我們展示它的制作或者修復的過程,就會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受眾不僅僅是從觀察的角度看師傅怎么做,也仿佛自己體驗了一把文物制作。”
文化連“網”乘船出海
中華文化在互聯網上的吸睛不僅體現在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類型,當前以游戲電競、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影視劇為代表的中國網絡文化產品日益走向世界,在全球互聯互通的今天“圈粉”無數。
通過互聯網,中國的優秀文化產品越來越多地為外國民眾了解和喜愛。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近千款國產電子競技產品出口海外。同時,中國的網絡音樂產品可以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下載和播放,一些國家的網絡音樂平臺還專門開設中國音樂專欄。此外,過去一年,近200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向國外網絡用戶授權下載,一些根據網絡文學改編的網絡影視作品受到國外民眾歡迎。
“面向未來,我們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強雙邊和多邊框架內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體、衛生、減貧等領域合作,推動文明互鑒,使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紐帶。”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在海南省博鰲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文化合作與文明交流。
關于這一點,中國內地青年導演王益民感受頗深。在他執導的《天山兒女》微視頻作品走出國門獲得20余項國外大獎后,近年來,他也開始關注并嘗試網絡影視劇的創新與發展。他認為,互聯網把中國文化情懷的好故事傳播到世界各國,并且受到追捧,這說明不是我們沒有好作品,而是好作品沒有傳播出去。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創作更多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秀作品,讓我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于世。”
“總書記的講話為文藝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影表現的是各國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和信任。”王益民表示,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日新月異,網絡影視作品更應該堅守好“紅線”,作為青年創作者的我們更要擔負起責任,創作優秀的現實作品,追求創新實踐,直面現實生活,用我們的真情實意傳播中國好故事。反映時代精神,而不是一味迎合市場、迎合觀眾。
文化上“網”溫潤心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并要求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據統計,“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5000萬,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
“文脈就是國脈,文運就是國運。”
“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生生不息,任憑面對再大的風吹雨打,都永遠不衰。”
“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漂亮美麗的大好河山是我們的驕傲自豪,我們要繼續傳承并發揚光大。”
……
關注非遺、傳播非遺、傳承非遺,互聯網上匯聚起了最炫“民族風”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輿論氛圍。這些現象級的網絡文化產品足以證明,“互聯網+文化”的傳播時代已經到來,兩者緊密結合,將助推文化之美生生不息,同時也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
每一個文化產品的背后,都深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文化作為互聯網內容建設的主陣地,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