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16日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來,文化“走出去”的號角越吹越響。借助互聯網渠道優勢,中國精品文化面向海外市場展現出強勁走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化中外人文交流。作為一個暢行世界的傳播平臺,互聯網有望將中國文化帶上駛向世界的快車道,用傳統文化打造文化精品,進一步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精耕細作“海外熱捧
日前,中國網劇《白夜追兇》的海外發行權被曾推出過《紙牌屋》等精品劇集的國際主流視頻網站網飛買下,該劇將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這也是中國首部在海外大范圍播出的網絡劇集。除了《白夜追兇》,近一年來已經有多部國產網劇出售其海外版權。有評論認為,隨著近年來中國在國際影視市場上實現由“大買家”向“大賣家”的轉變,中國劇集步入“精耕細作時代”。
進入“精耕細作時代”的不僅有網劇,近年來,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的風靡,讓許多觀察家們直呼“看不懂”。比如,“武俠世界(WuxiaWorld)”是一家創立于北美的中國網絡文學翻譯網站。據不完全統計,該網站已擁有近400萬日活躍用戶,讀者分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北美讀者約占1/3。另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自發翻譯并分享中國網絡小說的海外社區、網站已超過百家,讀者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翻譯成十余種語言文字。有人甚至將中國網絡文學與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
為什么短短幾年時間,中國文化產品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就實現了突飛猛進?因為互聯網是天然的“造船廠”,造出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既舶來外國文化,也把中國文化產品送到全世界。網劇導演沙漠認為,網劇近年來的蓬勃發展與如今“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有很大關系,過去中國影視界一直在追趕好萊塢的步伐,而互聯網在某種程度上讓中國的網劇發展得以與好萊塢的步伐比肩。
打造網絡文學精品
無論是網絡文學,還是影視劇,其在海外互聯網上的流行均有一定的“自發性”。而如何通過產業升級將這些“自發性”轉化為規模優勢,則是中國互聯網業界經常思考的問題。
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翻譯熱潮,促使中國網絡文學運營者瞄準了海外市場這片熱土。其中,網絡文學平臺閱文集團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作為中國最大的正版數字閱讀平臺和文學知識產權培育平臺之一,閱文集團擁有1000余萬部作品儲備、近700萬名創作者,覆蓋200多種內容品類,觸達數億用戶。
2017年5月,閱文集團推出了英文網站及移動平臺起點國際(Webnovel),旨在為海外讀者提供最全面內容、最精準翻譯、最高效更新及最便捷體驗。截至目前,已上線了100余部作品,包括多部中英文版本同步首發的作品,累計訪問用戶達到900多萬。同年8月,起點國際正式宣布與北美知名中國網文英文翻譯網站“引力小說”(Gravity Tales)達成合作,協力推動中國網文海外傳播邁向正版化、精品化。
在閱文集團原創內容部總經理、起點中文網總編輯楊晨看來,網絡文學是極少數能夠形成海外用戶自發傳播的中國互聯網文化產品之一,其受歡迎顯然不是偶然現象。“網絡文學是非常典型的大眾文化產品,而互聯網時代全球用戶的共性越來越突出,網絡文學高度凝聚這種共性,這是我們成功的核心原因。”楊晨對本報記者表示,海外自發的翻譯,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的網絡文學作品在海外具有較高的受歡迎程度和文化生命力。
“目前起點國際網站內容主要是英文譯文,未來將通過與本土互聯網平臺合作,提供泰文、韓文、日文及越南文等多版本的中國網絡小說譯文,持續拓展海外市場。”楊晨說。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放眼全球,文化競爭力較強的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積極構建屬于自己的文化與審美標簽。而對于中國文化產業界而言,如何通過互聯網深挖中國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精品,讓中國故事和文化審美更為世界歡迎,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開始,我們會覺得帶有很強民族特點或傳統文化烙印的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是有限的。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從實踐經驗來看,這樣的作品在海外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受歡迎。”楊晨說,很多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網絡文學作品,在全世界特別受歡迎。這些作品都帶有很深的中國神話傳說、歷史典籍的烙印,這對我們文化“走出去”也有比較大的幫助。
楊晨的觀點在中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發展趨勢中得到驗證。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掀起一股“精品化”浪潮,許多影視、網絡文學、動漫游戲等運營者開始跳脫出娛樂化的主線,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嘗試開辟出一條“文化精品上的新路”。
《折扇》是騰訊發布的一款游戲產品,與其他網絡游戲的“畫風”不同的是,這是一款以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及工藝為主題的科普游戲產品。在這款游戲中,中國傳統折扇的精細3D模型被360度地拆分和呈現出來,用戶可以動手從選竹開始參與到制作成扇的16個步驟。
“我們去年跟故宮、敦煌合作,以傳統文化為基礎,通過游戲技術,打造具備現代科技感、時代感的產品,從而更多更好地用多媒體方式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創造新的體驗。”騰訊互娛自研和綜合市場部總經理侯淼對記者表示。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應該擁有強大的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中國文化的魅力,并通過完善的競爭機制去精選優質內容,就能讓這種文化生命力獲得更持久、更健康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