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2日 來源:證券日報
“十三五”以來,國家將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提出到2020年要讓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筆者認為,資本市場作為配置和優化資源的重要平臺,應當也有能力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為它的做大做強助一臂之力。
近年來,文化產業類上市公司,早已經成為資本市場各路資本熱捧的“新寵”。這些企業上市后得到了市場和投資者的廣泛認可,并誕生了一批“模范公司”“明星公司”。
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文化產業的崛起,都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有效支持。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經驗顯示,文化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進入資本市場,以最大限度籌集和盤活資金,實現超常規發展,形成大規模的多媒體、跨媒體文化集團,鞏固和加強在所屬領域的主導地位。尤其在形成細分市場龍頭的過程中,更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
近日,由阿里巴巴集團、綠城集團、遠行地投資有限公司及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團)聯合出資建立的百越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其董事長--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越劇)代表性傳承人茅威濤稱,百越文化的使命之一就是"嘗試文化藝術院團的資本運作,探索未來是否有可能向資本市場去發展"。而據了解,股東之一的遠行地投資有限公司將主要在資本運作方面為百越文創提供指導性意見。
事實上,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速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國家相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其中,促進優秀的文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為政策支持的重點。
筆者認為,通過資本市場促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這是完全可行的。我們看到,在資本的助力下,文化企業成功蛻變、化蛹成蝶;上市,讓曾經為“錢”所困的文化企業一掃窘困,不斷發展壯大。上市后,國內一些領先的文化企業,謀劃著走出地域和行業的限制,實現新的騰飛,向世界級的文化企業邁進。
所以說,資本市場作為一個重要平臺,在支持文化產業方面理應是大有可為。比如,要形成資本市場助推文化產業的合力機制,為文化產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配套支持;要打造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的全鏈條,為文化產業提供全方位、全階段的投融資服務;要進一步優化相關市場機制,使資本市場為文化產業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