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20日 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在對過去5年的工作進行回顧時指出,“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3%以上”。文化產業增長喜人、日益壯大,已經進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戰場,上升空間廣闊,發展前景可期。在今年兩會期間,有關話題再次引發代表委員關注。
對國民經濟貢獻逐年增大
全國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高友東帶來了《關于資本市場支持文化強國戰略的建議》,他在建議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進入蓬勃發展時期,文化強國成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現,文化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在逐年加大。“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將越來越體現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而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距離文化強國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高友東表示。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安庭認為:“當前,我國的經濟結構已從以往的產品消費型,向體驗消費型、認知消費型進行大幅度轉化與升級。文化產業的核心驅動力與競爭力,正在由后端的要素與資源,大幅度轉向前端的產品,并極大地促成了關聯產業的技術升級與產品升級。文化消費需求成為多數行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為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的董事長,安庭依托商業實踐對文化產業的未來格局與發展勢頭進行了判斷。
理順管理體制 發掘市場潛力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有序推進,文化政策日趨完善,文化產業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發展態勢。”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主委劉新樂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態勢做出了肯定。但他也指出,從總體上看,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的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隨著文化產業發展的不斷深入,體制問題、區域協調發展等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新老問題相互疊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劉新樂說,在這些矛盾中,管理體制問題尤為突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必須從強化頂層設計、理順管理體制、破除發展瓶頸入手。劉新樂提出了包括加快文化產業促進法立法工作、理順文化產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等在內的多個建議。
讓融資難不再成為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淄博原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孫建博帶來了《關于建立文化產業銀行的建議》。“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但融資難仍然是制約文化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文化企業特別是一些輕資產的文化創意類企業,在創業初期存在融資上的先天不足,但又難以適應原有融資模式。”孫建博認為,雖然融資難,但文化企業一旦獲得融資,便能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
孫建博認為,應該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文化金融部門,積極推進文化與相關產業資源的優化整合和引導疏解,加快結構優化、業務創新的“高精尖”文化產業體系建設,培育文化融合新業態。此外,還應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階段文化企業的特點和經營模式,加快文化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滿足文化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已經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這使得我國鄉村在經歷了近兩百年深刻轉型后迎來復興發展的新時代機遇。鄉村振興包括鄉村文化振興,通過在鄉村發展文化產業,使文化成為鄉村的凝聚力、生產力和驅動力,以文化提升生活品質,拓展發展空間,這對于引領鄉村文明進步,造福鄉民,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近年來一直圍繞民間文藝發展開展研究,就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農村文化生態建設、工藝美術振興等建言獻策。今年兩會期間,潘魯生帶來的提案仍然聚焦鄉村文化建設。
他建議實施“手藝農村”計劃,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服務“產業—生態—人文”一體化發展。在工藝美術資源豐富地區,構建“手藝農村”站點,實現“一村一案”“一鄉一業”網格化布局;在條件成熟地區探索建立傳統手工藝原創生產示范基地,以手藝帶農戶,以農戶帶農村,以農村帶基地,以基地帶銷售,建設“手藝農村”原創手工藝品線上線下營售商業模式,發展農村手工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