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5日 來源: 北京晨報
韓國通過的兩個文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案,點名是為了對付中國“山寨綜藝”,再次引發了對于國產綜藝節目原創能力的熱議。
挺尷尬 越火越不是原創
如今的綜藝節目(包括電視綜藝和網絡綜藝),已經是視頻類節目里的一個大項,幾乎可以抗衡電視劇類節目。在這其中,有影響的節目不少,資金體量大的也不少,很多參加綜藝明星的高額報酬,也不斷成為令人咂舌的話題。但是令人尷尬的一個現象是,這些綜藝節目中,往往越火的,就越不是原創。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多數業內人士都有共識,深度一些的因素包括行業發展程度、行業管理規范、法律環境和法律意識等等方面,是一個綜合的因素。比較直接的因素,是綜藝行業本身,發展時間短人才積累有限,沒有形成良好的業態循環,而資本投入又要求產業能夠迅速形成盈利模式,并且每每奢望大利潤,這就造成從業者和從業機構比較普遍的急功近利心態。
在電視業發達的國家,綜藝節目領域都是競爭比較激烈的地方,一檔節目要想有良好的生存狀態,必須要從創作上達到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對節目創作團隊的要求是很高的。近年來視頻網站的高速發展,一方面從傳統電視臺中搶奪了大量的觀眾資源,另一方面也遇到了內容創作能力不足的問題。盡管已經大手筆從傳統媒體領域挖人,但是仍然無法滿足業務的需要。于是,引進節目模式就成了國內綜藝節目領域迅速撈金的不二法門。那些在國外已經有了成功經驗的節目方式,比起尚未經市場檢驗的新創節目,哪一個更有賺錢的把握,是投資者比較容易決斷的事情。所以這幾年來,可以說是,能買的全買了,不能買的,也基本都“借鑒”過了,在資本的四處出擊下,綜藝領域已經有點資源枯竭的味道。
但是,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收割狂潮中,掩蓋著的,是對社會文化產品深度需求的忽視和對社會文化產業開發規律的漠視。
深度秀 反而能自己原創
在這一輪中比較火的節目,最多的就是韓國模式的真人秀類節目,這種節目的共同特點,大多數是明星參與,節奏快,玩的嗨。但是,在面對這種“火”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一下,這是不是就是最佳的節目模式?
不可否認,引進類真人秀節目確實收視不錯,盈利也不錯,可我們要考慮到一個背景,就是首先,國內的電視業發展時間還比較短,從改革開放以后,普通人家才開始擁有電視機算起,國內電視行業的發展,只有三十多年,行業本身積累的底蘊有限,而電視觀眾收看節目的審美趣味也還在提高中,這些熱門節目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說,還是屬于矮子里拔將軍的階段,而中國擁有的電視觀眾(包括網絡視頻),卻是世界最多的。在國外,一個節目有幾十萬觀眾收看,往往就是了不得的數字,可在我們的視頻網站上,點擊過億往往才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只要不是特別差的節目,都可以獲得較多的收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人們對于節目質量的判斷。
相比于比較折騰的明星真人秀,最近最被業界和觀眾首肯的“深度秀”就是《見字如面》和《國家寶藏》之類的文化綜藝。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吃喝玩樂唱歌跳舞之類,都是明星真人秀的必殺器,因為看的時候往往不過腦子,所謂看電視就是放松和休息,而文化類綜藝,則大多數需要一定的思考或者引發感觸,屬于一定要動動腦子,否則不能體會哪好的那種。但是簡單模式的綜藝節目,全都要引進,或者“借鑒”,可動腦子的模式卻能夠自己原創。
采小花 就能引來滿堂彩
從絕對收視來說,文化類綜藝恐怕難以跟純粹的明星綜藝抗衡,但是其口碑卻遠遠超過了明星綜藝,這樣節目的原創程度,更是帶來了引進模式所不能有的民族自豪感。這就帶來了進一步的思考,我們的綜藝節目創意之路是不是走得太窄了?
要知道,韓國的真人秀類節目,其緣起還是來自于美歐,是美歐真人秀節目熱的一個延續。我們東亞的這兩個電視媒體比較發達的鄰居,韓國日本,雖然其傳統文化各自都有不同的根基,但是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歷史的原因,無不是追隨美國文化,這就形成了人們日常文化產品消費過程中的一種類美國模式,所以以美國同類節目做啟發,進行本土模式改造的明星真人秀類節目就比較容易得到觀眾認同,但是同類的節目在中國并不能獲得其在本地的同樣效果,類似節目固然在一定范圍的年輕觀眾群體中獲得較大反響,但是其覆蓋范圍還是低于傳統電視劇,而在節目的高端口碑上,更差了很多。
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跟美歐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就比如說在那邊非常流行的“惡作劇”類型的真人秀節目,在中國根本不可能做,連拍攝都很難完成,更別提播出了。中國是一個有深厚文化傳統的民族,最欣賞的就是智慧的樂趣和優雅的娛樂,比較不欣賞粗俗的搞笑模式。唐人的漁夫樵子盡詠詩句,宋朝的有水井處皆唱柳詞,雖然帶有夸張的成分,至少說明了人們心中的向往。所以《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之類的節目,只是從傳統中采擷了幾朵小花,就引來了滿堂彩,而這樣的寶藏,在我們的文化積淀中,還不知道有多少。如何能夠創造一個可以深挖寶藏的環境,就是業界需要扎實去做的工作。
中國文化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大體系,既然唐朝能笑納西來的“胡旋舞”等等,今天我們也不會排斥東來的“韓國秀”種種。只不過在簡單拿來的短期運作之外,真正能夠長久的還是根植于本土文化深處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