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 來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并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西部地區作為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前沿,其文化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是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未來,西部地區要多措并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這一過程中,要找準西部地區文化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四個發力點。
發力文化資源轉化,深度挖掘西部地區文化資源“富礦”,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講好絲路故事、弘揚絲綢之路精神,有助于喚醒沿線各國民眾共同的歷史記憶,拉近各國人民的情感紐帶。西部地區是人類歷史文明的資源寶庫,歷經千年輝煌與滄桑的絲綢之路在這里上演了不同民族、文化、思想相遇交融的美妙故事,也遺留下大量的中心城鎮遺跡、商貿城市遺跡、交通遺跡等文明古跡,這些都是絲綢之路精神傳承的物質載體,也是西部地區發展文化產業的歷史支撐和重要內容。當前,西部地區要抓住國家大力弘揚“絲綢之路”精神的契機,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發力文化資源開發及保護,重視文化資源的積累和再造,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把厚重的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好、配置好、利用好,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重要內容和支撐。
發力文化產業集聚,打造各具特色、具有聯動效應的西部系列文化產業帶,為文化產業發展整合資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部地區是六大經濟走廊的一個主要布局區域,這為西部地區根據自身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文化產業園區、促進文化產業集聚提供了要素支撐。西部各地區要發力文化資源的空間化聚集和產業化整合,積極推進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及重點,注重差異化發展,避免重復開發和資源浪費;以市場為導向,使文化產品遵循價值規律,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機制,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注重培育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競爭優勢;在地緣相鄰、文化產業互補性和聯動性強的地區建設文化產業集群及文化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聯動效應的文化產業帶。
發力文化產品貿易,打造西部文化產業互聯互通服務平臺鏈,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環境。“一帶一路”建設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通過戰略對接、互聯互通、投資貿易便利化、創設專門融資平臺、人員往來便利化等舉措,有利于打通物流、人流、技術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流動的各種隔閡,這為西部地區文化產業開展國內國際貿易提供了便利。借助于道路、能源、通信等“互聯互通”建設,西部地區文化企業就可以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開展線上線下國際營銷;借助于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進一步擴大西部地區文化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度。為此,西部地區文化產業亟需建立專業化、集約化、國際化的文化產業服務平臺鏈,開展國內外貿易,讓更多的文化產品“走出去”。根據西部的區域及文化資源特點,可以構建包括創意研發設計平臺、規范的投融資和交易平臺、資源配送和社交平臺、企業孵化培育平臺等文化產業互聯互通服務平臺鏈。
發力文化業態創新,推動西部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為文化產業發展培育動能。把握發展大勢,推動全產業鏈內深度融合、產業間跨界融合創新、區域一體化發展,也是西部地區發展融合型經濟、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選擇。而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滲透性和關聯性,在經濟融合、跨界發展上也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通過與其他產業之間的關聯與融合作用,培育西部地區新的增長點。為此,要積極推進西部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業態、新經濟、新動能。一要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培育新型文化業態;二要大力推動以文化、科技、信息、創意等為代表的要素在全產業鏈內深度融合、跨區域流動;三要大力推動“文化+旅游業”“文化+農業”等的跨界融合,尤其要加大文化旅游業的研發、策劃、包裝、展銷力度,完善人才有序流動機制并加大引進和培養力度;四要把西部文化產業發展融入產業整合和區域轉型的大戰略中,與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城市轉型等相適應,繼續出臺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補齊西部文化產業缺乏整體規劃、發展不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