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來源:《中國文化報》
在山東日照的一個小漁村,近400名從事村鎮經濟、鄉村遺產、鄉村文創和建筑實踐的中外學者、建筑師、一線鄉村帶頭人,近日齊聚中國鄉村復興論壇日照山海天峰會,共話中國鄉村建設和復興。在綜合、民宿、鄉游、扶貧四大板塊討論中,鄉村民宿再次成為話題中心。在民宿泡沫下,許多人指責民宿是鄉村的“壞孩子”,然而在鄉村復興研究者、建設者和實踐者眼中,事實并非如此。
“軟件”時代闖入鄉村
中國鄉村復興論壇組委會秘書長李永良介紹,本次峰會針對目前鄉村建設、鄉村旅游、鄉村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回顧,通過學術界的親歷研究和鄉建實踐提出專業解讀和可能的建議,構建多方參與、跨行業合作、扎根鄉村實踐的開放平臺。
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看來,要解決農村發展問題,首先,項目的設計、指向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要讓村莊的某種東西和市場形成交換,這樣才能獲得持續的收入和價值。其次,能夠和市場形成價值交換,關鍵的就是產品或服務。其基礎是把農民整合、組織起來,形成合作社、股份公司或協會,這是鄉村發展最關鍵的基礎。
來自北京綠十字團隊的孫曉陽認為,鄉村不缺景觀,缺的是活力;鄉村不缺文化,缺的是展示。目前鄉村普遍存在管理落后、安全性差、出行不便、設施老舊等問題。原住民特別純樸,但是光靠人的純樸和自然山水遠遠不夠,新鄉紳和返鄉創客也十分有限。“我們光靠涂脂抹粉解決不了內在美的缺失,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鄉建中,‘軟件’的提升才是關鍵。”孫曉陽說。
央視《記住鄉愁》欄目組主編趙翀表示,傳統文化和鄉村復興的關系并不單一。“鄉村復興就要讓一度沉睡或半沉睡的優秀道德、傳統文化蘇醒過來,這是第一步。其次,鄉村復興讓在鄉土社會里面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活下去,融入到生產生活,融入到每一個老百姓的身上。最后,按照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鄉村文化有價值的內涵和陳舊表現形式加以改造,開掘歷史,指向未來,為當下人提供想象的可能性空間。”
元住聯合創始人、制片人郭涌在鄉村復興中走出了一條新路子,他認為短視頻能夠讓鄉愁更美,“我們希望通過美景、美食、美好的回憶,通過這些讓孩子們愛上鄉村旅游。”
民宿并沒有原罪
“我希望每個人的村莊、每個人的記憶里不會被現代污染,希望農村的復興之路真正能夠讓我們的精神回到自己的故鄉。”安徽黃山豬欄酒吧創始人寒玉認為,真正的鄉村復興是保住我們記憶里的故鄉。
北京翎芳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翎芳魔境民宿創始人王翎芳認為,通常可復制的民宿特色是從市場層面上來考慮,以資本的態度切入,它販賣的是設計師模擬的生活感。而不可復制的民宿是比較逆市場的,它不會從市場層面上去考慮,而從自己本身,可能類似從他的初心或者他的喜好、性格去考慮怎樣打造民宿。
在長期民宿建筑實踐中,STUDIO QI建筑事務所創始人戚山山逐漸認識到:“建筑就是一個生命體,作為一個建筑師,我就是在造物,我不希望有太多的個人符號或者表面風格,而希望能夠通過幾個月的設計、在村里的探訪,能夠真正找到屬于它的基因。”
除了設計,民宿廣為人關注的還是如何重建人與土地的鏈接,農業和農耕文化成為重要的突破點。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石嫣看來,無論大家去學習歐美的生態農業,還是日韓的生態農業體系,其實離不開我們中國幾千年來農耕文化的智慧和傳承。
“在鄉村復興中,摒除情懷,其實我們的目標正是希望構建一個產銷共同體,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聯合起來,最后重建人與土地的鏈接,重新認知我們的文化,然后重新回歸到我們最本質的生活。”石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