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8 來源:《金融時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取得諸多成果,成績背后,不乏金融支持。針對藝術品流動性不足,金融機構嘗試建立藝術品倉庫,開創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為市場繁榮注入活力;面對發展迅猛的電影市場,信托基金創新投資模式,保底影片發行,為影市注入無限可能;文化資產證券化,吸收國外經驗與歷史教訓,開創融資新模式……金融與文化結緣,存在諸多可能。多樣的文化金融服務,給文化產業捧出一泉活水。但市場的開拓,仍有待于相關各方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對文化資產,尤其是無形資產提供足夠的重視與保護,從而才能釋放出更多可能。
7月23日,新華社播發《激發文化創造活力 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邁進——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成果述評》,全面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活動的諸多成果。文中提到,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文化產業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速度。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1萬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3.03萬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3.48%提高到4.07%,首次突破4%。 這得益于文化體制改革釋放的發展活力。
自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開始,我國首次將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產業層面。2010年,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改進和提升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在金融助力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證監會還會同中宣部、中央網信辦、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積極推動文化企業上市,形成特色鮮明的上市“文化板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4月底,滬深兩市文化上市公司達103家,約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21%,其中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有10家。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啟動以來,掛牌的文化企業有690家,約占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的6.2%。除上市外,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還有諸多可能,在過去數年內,金融與文化結緣呈現出多種方式,并逐漸迸發出活力。
藝術品金融 開拓市場活力新渠道
2014年1月,濰坊銀行投資建立的專業藝術品倉儲庫投入使用,成為全國首個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建設的藝術品倉庫。倉庫的創意起源于濰坊銀行與當地藝術類博物館的合作,銀行委托博物館作為質押藝術品托管方,但博物館受制于傳統經營模式,積極性不高、時間與手續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因而,銀行投資建立獨立專業藝術品倉儲庫,提升藝術品業務辦理效率。濰坊銀行還計劃搭建綜合性藝術金融服務平臺。但這次嘗試,足以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涉足藝術品領域創立模板。
國內藝術品市場雖經歷了高潮與低谷,但整體平穩發展的大趨勢并未改變,逐漸成熟的市場格局正在形成。除純粹審美需求外,作為投資標的的藝術品,投資者面臨流動性問題,快速變現成為難題。當投資人需要現金時,往往將其收藏的藝術品委托給拍賣行,但往往需要較長運作周期并承擔流拍風險。因而,投資人熱盼藝術品可以作為質押物,從而獲取貸款。藝術品抵押貸款將促進更多實力投資者進入市場,激發市場活力。如果市場健康穩健發展,藝術品作為質押物對于借款機構而言,其升值潛力可化解風險。然而,市場對藝術品質押融資需求強烈,金融機構卻對藝術品融資興趣不大。
金融機構深度介入藝術產業,濰坊銀行并非先例。在此之前,民生銀行早已建構藝術產業鏈。2007年,民生銀行設立發起的中國首只藝術金融基金產品“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2010年1月,民生銀行又發布了“藝術品投資計劃2號”。2008年11月民生銀行通過“中國民生銀行公益捐贈基金”捐贈并運營炎黃藝術館,其自建、運營的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也在2010年4月18日正式開幕,形成了“基金+美術館”的藝術格局。
目前,并不十分成熟的藝術品質押仍需面臨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功甫帖》真假之爭等事件的發生,為藝術品質押蒙上一層陰霾,但國內藝術品市場正在穩步復蘇中并持續健康向好,將為藝術品質押這一業務發展逐漸夯實基礎。
信托與電影 助力電影市場票房豐收
2016年初,影片《美人魚》在電影市場叱詫風云,超過30億元的票房收入問鼎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榜首并持續至今。其背后少不了金融力量的推動。據報道,作為《美人魚》出品方和保底方之一,和和影業與其他幾家業內公司參與了影片的保底,保底金額約為16億-18億元,和和影業是主保底方。票房越高,保底方獲得的優勢分成水漲船高。據悉,五礦信托持有和和影業90%股份。
2014年,五礦信托發行的一款影視信托產品,通過股權和債權的形式投入投資平臺公司,再由平臺公司投入具體影視項目,投資選擇諸多中小規模項目進行投資,單片成本不超過6000萬元。
過去的5年,中國電影產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國內票房收入增長率一度接近50%,寬廣的市場舞臺吸引著多家機構開發相應的投資模式,參與到高速發展中。但是,文化產業的風險形態也考驗著投資者。傳統信托多以債權投資為主,但影視投資風險高,運作規律特殊,客戶匹配度差,傳統的信托投資者很難介入,介入方式也難以把握。于是業內有聲音:“影視信托投資的不是房屋、設備等實體,是一種意識形態和精神追求,是無法量化和預測的存在。” “進行影視投融資應該重視影視項目的風險防范,一部影片能否獲得好的票房收益,不確定性因素非常多。”
近年,金融機構看重影視市場潛力,加大拓展力度,信托具有靈活交易結構設計能力及創新金融服務能力,未來或許將與大型影視平臺多方式合作,通過債權、股權、事務管理等模式,整合產業鏈,形成專業的影視信托金融服務,成為信托行業介入文化產業的重要方向。
資產證券化 尋找最佳融資渠道
2014年,郵幣卡電子盤事件,在宣傳時打著“資產證券化”旗號,一時在公眾心中形成“文化資產證券化=文化資產+證券化運作”的錯誤印象,影響了大眾對文化產業資產證券化的認知。
真正的文化資產證券化,是以文化企業所擁有的資產:包括版權、預期收入等,打包形成基礎資產池,按照資產證券化的成熟運作流程,通過真實出售、風險隔離、信用增級,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同時獲得現金流的方式。英國是文化類資產證券化的首創者。英國歌手大衛·鮑伊將1990年前的25張唱片的版權許可使用費證券化,由百代唱片集團提供3000萬美元信用擔保,發行了5500萬美元的債券,“鮑伊債券”為全球文化資產證券融資提供了范本。
好萊塢電影作為知識產權資產,具有很強的變現能力,于是電影資產證券化應運而生。2002 年,夢工廠將其制作的 37 部電影打包形成資產池,并由摩根大通銀行和福利特寶頓公司策劃,由美國債券保險公司提供擔保,發行10 億美元證券。標準普爾和穆迪給予其AAA 級資信評級。福克斯、派拉蒙、索尼、夢工廠、華納兄弟、環球等影業公司不斷嘗試通過資產證券化融資。
2012年,深圳華僑城發布歡樂谷主題公園入園憑證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獲資本市場青睞。隨后,云南旅游推進集團資產證券化進程,眾多旅游資源整合發布類似資產證券化計劃。一些交易所平臺也均上線過電影院票房、文化園區門票收入等資產證券化產品,開啟了文化產業相關資產證券化的嘗試。但是,像歐美國家一樣,將知識產權整合為基礎資產的案例并不多見。
據報道,目前我國技術知識產權轉化率不到10%,主要原因是傳統融資方式的局限性。可以進行證券化的文化資產需具備必要條件:這些資產或知識產權能在未來產生可預期且穩定現金流;文化企業具有良好信用基礎和盈利能力;文化企業的文化產品,作為證券化資產需具有較好變現能力。但目前,可供使用的文化基礎資產并不成熟,權屬不清晰、現金流不穩定,一些“未來事項”難以實現會計出表。
因而,現階段的資產證券化多基于電影院票房、公園門票收入等清晰資產。在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中,對于版權的融資,也將納入到日程中。隨著國內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國產IP開始嶄露頭角,并逐漸迸發出市場活力,作為文化資產證券化核心,在解決抵押、確權、銷售等問題的基礎上,走上真正的文化資產證券化的道路恐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