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8 來源:《金融時報》
全球旅游業外匯收入增速連續6年跑贏世界經濟增速,旅游業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隱形支柱產業;中國出境游持續高熱,入境游赤字亟待改善。7月5日,全球化智庫與攜程旅行網在京聯合發布《從出入境旅游看中國全球化發展》系列報告之一,通過詳實的數據和分析展現了全球旅游業現狀以及中國出入境旅游市場存在的問題。
旅游業收入快速增長 已成世界經濟隱形支柱產業
2015年,全球國際游客到達數量為11.86億人次,全球旅游行業收入占全球GDP總額的10%,其中外匯收入為1.26萬億美元,在剔除匯率與通脹影響后同比增長4.4%,連續第6年跑贏世界經濟增速2.4%。2016年,全球旅游業總收入為7.6萬億美元,共提供2.92億個工作崗位,即全球每10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個來自于旅游業。其中,新興經濟體國際游客到達數量和比例獲得同步增長。旅游業創造收入和提供就業崗位“兩個10%”的全球占比表明,旅游業已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隱形支柱產業。
數量多消費力強 中國游客深受世界各地歡迎
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國游客在旅游目的地選擇上更趨國際化,中國游客也因數量多、消費力強而成為世界各國爭搶的“香餑餑”。2015年,中國大陸出境游客為1.28億人次,接近日本人口總數,同比增長9.4%,較2005年增長312.9%。按照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數據,2015年,全球已登記國際旅客人數達11.9億人次,中國大陸旅客占比超過10%,穩坐世界旅游大國位置。
中國對世界旅游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僅體現在出游人數規模上,更體現在境外旅游消費的快速增長上,即使在世界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中國大陸出境旅游消費總額也連續12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2016年境外消費總額達到2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2%,占全球旅游總消費額的20.9%,排名世界第一,是美國游客境外消費總額的兩倍多。根據商務部統計,在海外人均消費構成中,約有一半來源于購物。龐大的中國游客在推動世界旅游業增長的同時,也成為拉動旅游目的地經濟的重要力量。其中,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地受益最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對中國更加開放和便利化的出境旅游簽證吸引中國游客。
中國入境游增速低于亞太整體水平 存在明顯赤字
相比出境游的快速持續發展,我國入境游發展相對平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入境游客數量由2005年的12029.23萬人次增長到2015年的13382.04萬人次,11年間增幅為11.2%,平均每年只增長一個百分點,與同時期中國大陸居民出境人數312.9%的增幅相比,差距巨大。同時,與發達經濟體(38.9%)、新興經濟體(57.2%)和亞太地區(81.3%)增速相比,我國2005年至2015年間入境游客增速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根據報告項目組測算,2015年,國際游客赤字已經達3163.52萬人次。預計未來5年我國國際游客赤字將進一步拉大,數量可能超過1億人次。
國際游客數量赤字的背后體現的是旅游外匯收入赤字。與中國居民出國瘋狂購物不同,外國人入境旅游商品消費僅占不足五分之一。據2月份公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6年,中國入境游客外匯收入為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而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數據,2016年,我國旅行服務支出為2611億美元,約是我國旅游外匯收入的2.2倍。
中國國際旅游鏈條多 環節有待完善
國際人口流動是全球化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跨境旅游是其中重要體現。吸引外國游客到一國旅游,是幫助他國人民對于本國度了解、認知、認同的重要方式,更是一個國家提升國際形象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手段。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著世界第三大領土面積,也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發達的現代城市群,但是中國對外國游客的吸引力卻并未充分展現出來,這與中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并不相匹配。
我國入境游存在的巨大赤字,可能涉及幾個方面的原因:尚未形成有效的宣傳模式,外國人來華旅游簽證辦理與相關政策和管理措施方面還存在不必要的門檻與限制,需完善旅游國際化、正規化、透明化,提升公共設施配備人性化和服務水平。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正在尋找新的增長點,而入境游實際上就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之一。因此,必須改善中國旅游發展的軟環境,推動旅游業相關政策協調,促進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更好地獲得潛在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