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13 來源:《中國文化報》
在擠壓房地產泡沫、刺激城市經濟活力、提高資本產出比的多重需求下,音樂節作為促進地方文化消費的良好手段,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一、二、三線城市。而老牌的迷笛音樂節已成為了音樂節大軍中的標桿品牌,因其良好的黏性和樂迷口碑,成為國內最專業、最成熟的音樂節之一。
“五一”小長假期間,在江蘇蘇州舉辦的2017太湖迷笛音樂節3天人流突破6萬人次,共有國內外百余位優秀的音樂人在迷笛音樂節的現場演出。與以往不同的是,本屆音樂節的露營區相比2014年擴大了3倍之多,有上萬名觀眾參與露營,相關知名直播團隊也來到現場,為樂迷們帶來視覺盛宴。
迷笛何以堅持17年依舊不倒,作為這場盛宴的幕后操盤手迷笛演出公司CEO單蔚非常知曉迷笛在運營上的秘訣,對于持續上揚的音樂產業,單蔚也談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
問:保證火爆票房的秘訣是什么?
單蔚:對于迷笛的票價制定,我們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干擾。最早音樂節剛起步時免費,后來演出場地變更,從雕塑公園的10元門票漲到海淀公園的50元門票。隨著市場慢慢轉好,2009年,迷笛音樂節票價提升到了80元,直到現在迷笛的單日門票也只有150元,我們一旦確定了價格,就會保證兩年不變。
同時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價上升,主辦成本也水漲船高,但不會特別影響到票價。我們一直堅持穩扎穩打不太受外界干擾,對于市場定價,包括整個音樂節的商業運營,我們會堅持自己的標準和原則。
問:這些“標準和原則”具體指的是什么?
單蔚:比如每次音樂節我們都會做樂迷調查,里面包括消費調查,最終形成一個市場報告。從今年1月份深圳迷笛音樂節上的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來參加迷笛音樂節的觀眾中,95%以上的消費人群年齡跨度在18到歲30歲,差不多一半以上在22歲到26歲。這個人群中一部分是學生,另一部分剛開始工作,迷笛從而可以估算到這部分人群用于一場音樂節的可支配收入大概在什么區間。
參加音樂節不僅買票,現場還要有吃喝住宿交通,一次音樂節的成本平均下來一個人也得花一兩千元錢,這對于普通年輕人來說占據每年可支配收入的1/10至1/15之間,基于這樣一個預估再制定票價,我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
問:最近音樂領域也成為大量資本關注的焦點,您覺得資本對于音樂節的投入需要考核幾個方面?
單蔚:資本如果介入某個領域,一是需要短期內的利益回報,二需要商業模式的可復制性,但音樂節無法滿足這種被迅速復制的要求。
目前中國的音樂節產品,從大型活動專業制作人員水平到樂迷的消費能力,尚未發展到可被大規模復制的階段。比方說,迷笛音樂節去各地落地,按照現在的規模,我們一年能做五到六場,都是直營,沒有任何加盟。假設我們決定在太湖做一場,不會馬上在相鄰省份城市再做一個,即便要做也會拉開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一方面考慮到我們的核心樂迷分散在全國各地,他們大老遠來一次也不容易。如果在短時間內又在相鄰區域再舉辦一場,結果就是導致迷笛音樂節品牌黏性松散,樂迷分流。
另一方面,音樂節雖然不具有風險投資價值,但并不代表它不是一門值得去做的生意。音樂產業還有其他可復制性強且投資回報非常快的商業板塊,比如音樂版權交易、音樂培訓產業等,都是值得投資的板塊。目前,中國音樂行業的現狀就是人才缺乏,專業性幕后人才尤其缺乏。隨著資本關注,不同行業的優質人才就會不斷涌入,這也能幫助音樂行業在短期內迅速發展。
問:如今,各地音樂節遍地開花,制作方需要注意哪些問題,運營最大的壓力是什么?
單蔚:音樂節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能不能堅持做下來。一開始肯定很難,也有一個洗牌的過程,只要能連續舉辦下去,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空間。有一些音樂人從臺前走到幕后,開始自己做音樂節,他們親歷了之后才會明白這其中的艱辛,對于很多音樂人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人生體驗。
在辦音樂節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確定性”。曾有幾次,迷笛音樂節從立項到具體的執行只有兩個月時間,從確定場地、確定舞臺陣容、邀請樂隊,到報批、宣傳、售票,最后組織各種各樣的內容,整個過程非常吃緊,結果就會影響到音樂節最后呈現出來的狀態。所以理想音樂節,應該提前至少半年時間來籌備,像本次太湖迷笛音樂節,立項時間早,場地和政府的批文都按時批復,所以整體效果也非常好。今年人已經比去年多了一倍,光預售就提升了70%。
問:你怎么看中國未來幾年的音樂產業和發展?迷笛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將扮演什么角色?
單蔚: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一個產業發展得好并不是說從業者賺多少錢,而是行業整體收入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跟個體藝術家賺多少錢是兩個概念。個體賺錢多少,可以通過制造泡沫實現,炒房地產也可以。行業收入水平提升,說明產業健康。音樂現在由于資本和各種社會資源的介入,有一定的泡沫存在,在未來幾年,整個音樂產業的發展將會是一個有起有伏的狀態:整體趨勢往上走,但是這中間有回落,螺旋式上升。
迷笛一直堅持服務我們的核心樂迷,在這個核心宗旨下穩步擴張。我們原來的團隊只有北京的一個學校和一個公司,現在除了音樂節之外,學校馬上會在深圳和蘇州落地。另外,像太湖這樣的大型音樂基地的發展也在規劃之中,目前還有不少投資方、地方政府和景區負責人正在找我們洽談。
問:迷笛音樂節會考慮“走出去”嗎?
單蔚:說到“走出去”,迷笛大概從五六年前就開始了,我們“走出去”的方式并不是在海外辦一個迷笛音樂節,而是和國際上很多的音樂節合作,比如德國的Wacken、日本的Summer Sonic、韓國的釜山搖滾音樂節、愛丁堡藝術節,還有德國當代藝術節等,通過很多這樣類型的合作,把中國的樂隊推出去。因為我們不簽藝人,所以我們是把我們認為中國優質的樂隊推出去,而不是說把我們公司的簽約藝人推出去,這也是為什么國際舞臺也愿意接受迷笛推薦的樂隊,因為他們相信我們在負責任地提供優質內容,而不是單純地獲取對方平臺的利益,他們需要我們這樣的合作伙伴。
迷笛是中國到目前為止音樂節品牌里最早,也一直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個。每個地方舉辦的迷笛音樂節里,陣容中10%到15%都是國際樂隊。我們也有一些海外的合作方,邀請我們一起策劃迷笛搬到美國、加拿大、英國。但是目前我們的重心還是在國內,不管是迷笛音樂節還是迷笛的教育項目,國際上的合作我們一直在開展,但作為大型活動,迷笛音樂節要去國外辦,目前還沒有適合的機緣。如果哪天有適合的機會、適合的場地,有成熟經驗的團隊,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迷笛的發展,我們還是會按照自己堅持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