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來源:中國旅游報
去年底,杭州富陽一處農村回遷房爆紅網絡,白墻黛瓦的建筑,清麗雅致的格調,讓人仿若回到了吳冠中筆下的水墨江南。在農村建設日益現代化,大拆大建日益普遍化的當今,猶如一股清風拂過,引人追尋已漸漸陌生的“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無論是中央一號文件,還是《“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都對發展鄉村旅游做出了科學可行的“頂層設計”,而像富陽東梓關村“最美回遷房”等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更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初,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2017年全國旅游工作報告中指出,從階段上看,我們國家的鄉村旅游整體上還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鄉村旅游發展得越早、發展得越好,可以促進貧困地區越早實現旅游扶貧目標,越早轉入旅游富民進程,效果也越好。
回遷房成了“網紅”
“網紅”回遷房坐落在富陽場口鎮東梓關村。遠遠望去,黑白相間的建筑與周圍的青山綠水相映成趣,構成一道悠然恬靜的美麗鄉村景致。若是雨后前往,氤氳的水汽像是給村子披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村支書許時新介紹,假日期間,村內總是停滿了來自江浙滬各地的車輛,每日前來參觀游玩的游客達到上千人,人們驅車數小時,只為一睹“鄉村最美回遷房”的真容。
江蘇游客王麗雅春節放假第三天就帶上家人去實地感受了一番。“村里的房屋與周邊景致相融合,給人帶來久違的安定感。”她說,“現在的新農村房屋建設現代感越來越強,正需要這樣的風格來留住傳統、留住鄉愁。”
許晨是從隔壁鄉鎮出去打工的,看到家鄉的新民居火了,也在春節期間去看了個熱鬧。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住上這樣有格調的房子。
即使是舊情懷,也需匠心打造。實際上,3年前,這片新杭派民居所在地還是一片破敗,“鄉村空心化”的加重使得老民居年久失修、蕭條沒落。2014年5月,回遷房建造完成設計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正式開建。去年6月完工后,一期46戶村民在村委的牽頭下進行了抽簽選房,陸續裝修入住。
“東梓關村北臨富春江,有80幢明末清初的歷史建筑,自然和人文條件都好,如何在發展村莊的同時延續傳統風貌,形成自身的特色,恰好也是鎮里一直在思考的。”場口鎮城建辦主任章明成說,此次回遷房的設計借鑒了吳冠中筆下的江南民居,溫婉內斂、簡約大氣,巧妙靈動地展現了古村落文化的內涵和精髓。
作為浙江省重點文化古村落和千年古村,自2013年以來,東梓關村便大力推進“浙江省重點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工程,堅持規劃先行,努力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在建設新杭派民居回遷房的同時,還對村內核心長塘周邊39幢古建筑進行了整治改造。接下來,還將陸續推進村民活動中心、鄉村書院、游客接待中心、道路、房屋立面整治等工程。
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東梓關村,旅游帶來的紅利也在村里迅速釋放。“現在有計劃開辦農家樂和民宿的村民就有好幾戶,今后我們還將重點打造‘江鮮一條街’,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村文化品牌。”許時新說。
全國上下齊發力
當下,別具特色的村鎮在各地不勝枚舉,如充滿民國風情的湖州莫干山小鎮、具有神秘江南色彩的衢州廿八都古鎮、畬鄉風光濃郁的麗水竹垟畬族鄉……這些村鎮共同構成了全國鄉村旅游的燦爛星空。
近日,鄉村旅游發展再迎重要機遇。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就對發展鄉村旅游提出了新的目標,其中不乏環境保護、村鎮建設、旅游脫貧、鄉情傳承等熱點話題。規劃提到,要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市場化的發展方向,建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積極開展鄉村旅游環境整治。通過農旅融合和業態創新等方式,使億萬農民通過鄉村旅游收益。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作出重要部署。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推進農業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對有條件的傳統村落實行連片保護和適度開發;建設一批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將旅游與鄉鎮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傳承培育緊密結合,打造有特色的專屬“鄉土味”。
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日前批示要求,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更好開拓鄉村旅游,著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要重視滿足多層次需求,更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提高群眾幸福指數,為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梳理今年各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幾乎無一例外地就鄉村旅游工作做出了部署。
重慶市市長張國清在重慶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七大特色產業鏈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區域特色產業提質發展。
江蘇省省長石泰峰在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創意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云南省省長阮成發在云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作的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高主要農產品加工轉換率。
“鄉村旅游之所以能夠引起強烈關注,是因為人們內心渴望回歸本真,想要尋求、嘗試更多生活方式。浙江風情小鎮的開展創建正結合了當下鄉村旅游熱潮,根據不同村鎮的特色,分別打造建筑風貌、風俗節會、風物特產、餐飲風味、人物風采等優勢要素,讓鄉愁靈魂得以升華。”浙江省旅游局產業促進處處長李偉鋼說。
“鄉愁作為鄉村旅游生命力的核心,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形’,再深入才是‘魂’。”浙江工商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院長易開剛認為,如今有些鄉村建設千村一面,沒有自身特色,游客去過以后甚至沒有印象;有些環境整治好了服務卻沒有跟上,這些都是“形”的問題。還有一些鄉村沒有形成統一規劃,村民各搞各的,沒有主體概念;抑或是文化內核挖掘不夠,游客到后只能吃飯、釣魚和打牌,這些就是差了“魂”。一個旅游做得好的鄉村,“形”與“魂”皆不可缺,它涉及環境提升、產業培育、規劃設計、文化傳承、扶貧富民等方方面面。
易開剛認為,鄉愁其實就是和其他鄉村有不同的語言、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游客能在此感受心靈和精神的沖擊。而鄉村旅游能否吸引“游子”,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是否能在當地回歸鄉村生活,從建筑風格、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直觀體驗中,感受到鄉村的魅力和味道。“例如去了杭州塘棲鎮旅游,我知道了當地的肉圓是怎么做的;游到衢州開化,我了解了開化18道菜的歷史。”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旅游規劃系副主任郎富平表示,富陽東梓關鎮回遷房的走紅,說明如今城鎮居民對鄉村的生產、生態及生活有著越來越深的向往,這也能為今后特色村鎮發展帶來許多啟發。特色村鎮培育應有良好的視覺景觀效果和沖擊力,充分融合村鎮獨有的各項元素;要高度激發城鄉游客赴農村旅游休閑的潛在旅游動機;讓游客深入體驗與休閑,實現有效消費,帶動村鎮經濟發展。
在特色村鎮的可持續發展方面,郎富平認為,如今有政策、有規劃、有規模、有規范的大環境,給村鎮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空間,但也容易造成特色不夠鮮明、產業轉型不順暢、社區自我造血能力偏弱等問題。激活鄉村不僅要有設施、經營、環境資源等發展基礎,還要有明顯的特色產業發展支撐,積極延拓相應產業鏈,更要具有旅游經營與持續發展的理念,讓村民切實在物質與精神上受益,讓外來游客真正感受到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