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來源:《環球時報》
2016年被稱為“VR(虛擬現實)元年”:世界科技巨頭紛紛推出VR新品;戴上頭盔玩游戲成了時髦體驗;VR概念獲得了資本、應用市場和注意力的多重青睞。甚至有人認為,VR是繼手機、汽車后,又一大改變世界的技術。VR到底如何改變世界?這個硬件、軟件、商業模式都不成熟的市場,究竟是場虛火,還是場真正的革命?本報記者將問題拋給三位企業高管。
英偉達(NVIDIA)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VR爆發,源于計算能力提升
一棟大廈施工前,先根據設計圖做好3D虛擬場景。設計師戴上VR頭盔,就能直接“走進”大廈的每個房間做360度檢查:采光好不好、地板材質行不行、層高合不合適……哪里不滿意隨時調整,免得大樓建成后推倒重來。VR在房地產行業非常實用。
現在有兩個行業特別火,一個是VR,一個是人工智能。其實,這兩個行業都很傳統,已有60多年歷史。最近幾年才開始爆發,是因為這些行業有一個共同點:需要高效快速的運算中心作為“大腦”。而此前,這個大腦不夠快,直到有一天,運算速度達到要求,周邊技術也同時滿足,VR就爆發了。
VR的發展規律和智能手機很像。在諾基亞時代,手機屏幕很小,網速也不快,后來,蘋果把屏幕做大,手機的計算能力、拍照功能更強大,網絡也從2G進化到3G,智能手機才開始爆發。
VR體驗首先要有分辨率很高的頭盔顯示屏,要有跟蹤技術以跟蹤人們頭部和身體的移動,還需要場景渲染技術、游戲引擎技術,這幾大技術加在一起都能讓用戶滿意,VR市場才能真正啟動。而這些設備和技術要想達到較好的體驗,最核心的是,需要超強的圖像處理速度和計算速度。圖形處理器(GPU )先通過計算將3D 圖形構建好,然后將3D 圖形投射到顯示器上。如果處理器的計算能力跟不上,使用者戴上頭盔后,看畫面會感到頭暈,造成很差的體驗,這種情況下其他技術再好也不行。
2015年,以GPU起家的美國公司英偉達,發布了一款產品,大大提升了一秒鐘渲染圖像的能力和速度,剛好達到VR應用的起點標準,人們戴著頭盔體驗時能看到流暢的畫面,而且不會頭暈。這也是為什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能取得這么大突破的原因。再過幾年,計算能力會更快提升,用戶再看VR影像時,就會覺得太漂亮了。
目前,滿足VR應用需求的中高端電腦,90%都采用了英偉達的產品。能占這么大份額,主要因為設計和研發GPU的門檻很高,要靠數學、科學、半導體、芯片等專家和技術能力的長期積淀。在20多年發展歷程中,我們積累了很多專利。2016年,英偉達一舉成為美股市場的明星,全年累計漲幅高達224%。
VR等市場的需要,也促使GPU的快速發展,以往的兩年時間里,GPU性能提升兩倍就很快了,但現在市場需求更高,也促使英偉達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提升計算速度。
我認為,現在的VR產品已經達到實用水平,和智能手機第一代差不多,可以叫“VR1.0”。最大的問題是體驗還不夠好,顯示屏的分辨率不夠高,還能看到顆粒。而今天的手機屏幕,肉眼是看不到顆粒的。
VR市場未來前景廣闊,尤其在中國會很火。有人預測,中國對VR的需求量占全球的40%,未來更大。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VR市場,而不是美國。很多商業模式只有在中國會成功。比如說,KTV、網吧在中國很成功,在美國就很難。原因是什么?并不是文化差異有多大,而是中國的服務業成本相對低,每個消費者都習慣于享受不同的服務,促使服務業越來越發達。
在中國,你要想打一場游戲,可以去網吧,每小時只需幾元人民幣。但在美國,你就得先買個游戲機,再去買張盤,一盤游戲就要幾十美元。但在中國,很多游戲是免費的,你有錢可以多買點道具,沒錢就少買點。中國的服務方式、享受方式很多。而VR恰恰是服務業生意,戴上頭盔或眼鏡,就能體驗游戲、影視、旅游、醫療、教育等不同的服務。
當然,也有人擔憂,未來VR會不會讓一些人寧愿生活在虛擬世界,不想回到現實,就像有人沉迷于網絡游戲一樣。實際上,VR只是一項科技,任何科技都是雙刃劍,要看怎么引導。核技術既可以用來做武器,也可以發電。有的人走路發微信撞到電線桿上,但你不能限制大家每天只能兩小時用微信,這要靠人們自律。一個社會不能靠科技去管理,要靠人自己管理自己,科技只是輔助手段。
JAUNT中國CEO方淦:橫向整合,VR的必然趨勢
2016年VR市場遭遇調整,從很熱的市場,變成降溫的市場,這是正常過程。任何新行業在中國都會有瘋狂式成長。6年前團購大戰時有多少家團購公司,現在剩下多少家了?可以預見,VR市場的發展也將趨于理性。
當前,VR市場還不成熟。如果從100年前電影市場的角度看VR,你會發現一些相似之處。電影剛出現時,只有十幾分鐘內容,主要題材是旅行、體育、新聞等,而且是黑白的、沒有聲音。那時沒有電影院,也沒有商業模式。電影當初面臨的所有問題同樣發生在現在的VR上:有了硬件設備,沒有好內容人們就不會去體驗;有了好內容,寬帶速度慢,看視頻一直卡,也沒耐心看下去。現在的VR市場缺少橫向整合概念,每個公司都比較專業,只做拍攝、只做技術或只做發行。而很久以前,電影產業就把這三樣結合起來,這肯定也是VR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為成立于2013年的年輕的美國公司,我們所做的正是這種整合:提供VR電影級拍攝設備、后期自動縫合、云傳輸服務、內容發布的整套解決方案。我們的內容庫里不只是自己的作品,有1/3是第三方提供的內容,希望未來增加到至少50%以上。我們負責這些內容的發行,比如發布到頭盔、手機、互聯網、社交平臺等。去年年底,我們來到中國,并和小米達成合作。
VR顛覆了傳統電影講故事的方式,顛覆了所有的創意流程。VR電影是360度無死角的沉浸式體驗。就像恐怖片導演不見得會拍愛情片一樣,VR電影與常規電影有很大差別。首先,在劇本方面,什么類型的題材更合適,什么東西可以保留,什么東西需要創新,都要重新思考。
劇本交給導演和演員后,問題來了。以往演員的表演習慣是對著攝影機,攝像機后面是攝像師,旁邊坐著導演。但是,VR攝像機是360度全景式的,導演、攝像師都不能出現在鏡頭里,要躲起來,導演可能在1公里外去操作,這種情況下,導演怎么指導,演員怎么演,都是全新的問題。之后,到了剪輯制作環節,360度的影片怎么剪,如果剪不好前后對不上怎么辦?
再說配音,以前在電影院,音響設備是固定的。但VR電影的聲音跟著頭盔轉。聲音如何傳輸?在觀影視覺上,同一個放映廳,你看到的東西和他看到的不一樣。你在向后看的時候,別人可能往前看,服務器怎么把東西分銷給大家?這些問題全部都是新的,都是革命,沒人知道怎么做。所以,VR需要時間,是場馬拉松。但是,在這個市場里,有很多勇敢的創新者一定會跟著我們一起探險。
未來,VR還有可能和AI(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帶來更大改變。比如,我戴上智能眼鏡跟你聊天,你的名字、職業背景等信息馬上就被推送到眼鏡上,這會改變大家的社交習慣。如果你想欣賞VR電影,智能眼鏡馬上就會變成黑屏幕,你在家里、飛機上的個人空間就可以享受這些內容。但如果你想在地鐵上看全屏幕VR,與眼鏡綁定的智能手機會告訴你:不好意思,不能看。因為戴了VR眼鏡后,你對旁邊的環境不敏感,萬一東西被偷了怎么辦?
如果說汽車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交通方式,手機的發明改變了通訊方式,那么,VR、AI技術的出現和應用,改變的則是人類對信息的獲取方式,這種方式一定是智能的、互動的。
數字王國CEO謝安:娛樂體育業率先發力
在2017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VR已成為全球科技圈最亮眼的明星。索尼、HTC、微軟等科技界大咖的VR新品一字排開,他們競逐的是一扇要把你從現實送入虛擬的魔幻之門。科技界大公司紛紛入局,讓VR產業發展有了強大的推動力。
目前,VR技術在一些領域的應用已經啟動。體育賽事對沉浸式體驗的追求,為VR技術的發展帶來很多機遇。大部分人沒有機會親臨奧運現場,而在VR直播中,可以坐在奧運場館前排觀賞。去年,數字王國就為里約奧運進行VR直播與制作,這是奧運會首次采用VR技術。
娛樂也是VR技術大有可為的領域,去年年底,數字王國為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提供VR直播拍攝及制作。對觀眾來說,這樣的體驗不再像傳統直播那樣限制了觀看范圍。360度攝像頭在什么位置,觀眾就可以在什么地方轉頭觀看360度畫面。鏡頭與鏡頭畫面之間的完美縫合,是VR直播中最大的技術壁壘,也是數字王國的技術優勢所在。可以說,王菲演唱會VR直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我們還負責金馬獎紅毯VR直播、為李宇春拍攝制作VR MV等。過去20多年的好萊塢視覺特效制作經驗,為數字王國積累了強大的特效素材庫,從紐約、華盛頓到幻想中的恐龍世界,從海底到外太空,這些3D場景模型都可以完整地遷移到VR內容中來。
未來,VR行業將更廣泛地運用在房地產、教育、電子購物、醫療、安保、軍事等領域。比如可以通過很小的VR攝像頭記錄最頂尖外科醫生的手術過程;在軍事培訓中,用360攝像頭記錄戰場路線,供士兵進行預先演練等。中國文化特色的VR內容也是可期的發展方向。中國傳統神話故事那種飄渺、寫意、充滿想象力的氣質,非常適合通過VR進行呈現。
目前,VR的發展仍有一些技術難關需要攻克。以VR直播為例,目前我們在VR直播中已能提供最高10K分辨率的畫質,但由于網絡帶寬、直播平臺、用戶觀看設備等其他因素限制,最終的觀看體驗會有一定損失。此外,VR頭盔的便捷化也需要提升。
VR下一步的發展應該是內容和設備進一步緊密結合,相互推動。VR產業需要硬件制造商、軟件App制作方,以及各式各樣的服務商共同參與,環環相扣,形成“VR商業生態系統”。
現在,大家覺得VR還很遙遠,因為戴上VR頭盔后的人是封閉的。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VR硬件的體積將越來越小,未來大多數VR用戶將通過智能手機獲得VR體驗,而不是通過與個人電腦連接的VR眼鏡或獨立設備進入虛擬世界。VR還將融合與真實世界的交流機制,讓分別身在北京和硅谷的人能瞬間相遇在夏威夷的星空下,一起暢談科技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