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 來源:億歐網
毋庸置疑,2016年是文創產業的爆發年。根據億歐統計的不完全數據顯示,全年文創領域已披露的融資事件高達303起,金額多集中于百萬到千萬級別。雖然一些人認為行業當中存在泡沫,但不可否認資本的涌入確實推動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這一年,直播、內容創業、并購等關鍵詞頻頻出現。與此同時,這一系列熱詞背后,行業也正回歸理性。
一、直播/網紅
直播的熱潮大有當年團購大戰之勢,被稱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的2016年,迎來了數百家在線直播平臺。直至年末,繼映客、花椒、一直播后入場的玩家數量也還在上升。
根據CNNIC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普及率51.7%;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 %同年,直播的熱度同步蔓延到體育、教育等行業。
微鯨副總裁、產品負責人張桂東告訴億歐,隨著技術、運營商資費調整,智能手機全面普及,自然引發出各種內容的展示,也造就了不同屬性的網紅。
在直播普及的同時,億歐認為行業中還有三點現象難以忽視:1)伴隨智能手機出貨量放緩,國內移動用戶流量增長紅利期進入尾聲,直播的用戶量增速同步減緩;2)直播平臺開始為B端用戶提供價值,逐漸從UGC向PGC演化;3)隨著廣電總局管理條例的出臺,直播內容規范得以改善,以往以三俗為賣點的直播內容被逐步凈化。
二、內容創業/網絡大電影/短視頻
12月8日,上市公司美盛文化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美盛控股以2.17億元收購同道文化72.5%的股份,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套現1.78億元。同月29日,李叫獸創始人李靖宣布公司被百度全資收購。除了2016年內多個內容創業者的融資成交估值刷新了行業記錄,其在年底先后“上岸”,也讓大家把眼光聚焦到內容創業上面。
但是加入這一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不可避免地導致內容創作方面良莠不齊。如今,大量草根賬號已經消失,各垂直領域行業格局基本確定,新入行者想要一夜爆紅越來越難。
內容未來的二八效應會更加明顯,產生更多的細分主題內容。同時,政府頻繁介入內容調控,也會加劇系統性風險。
另一方面,與內容創業相關的還有創業者對于網絡大電影、短視頻的角逐。華映資本合伙人王維瑋告訴億歐:“網生內容能夠迅速獲得大流量和關注;短視頻門檻較低,傳播力好,雖然目前沒有找到大規模的商業模式,但內容平臺都在加強短視頻內容的上線和引入。”
三、IP大熱/IP遇冷
IP是今年的一大熱詞,熱度背后,也存在IP遇冷的殘酷現實。比如,開年播出的IP大劇《寂寞空庭春欲晚》,《女醫明妃傳》分別邀請到劉愷威、鄭爽,劉詩詩、霍建華等當紅明星主演,但是最終收獲的觀眾反饋并不理想。
對于IP泡沫,閱文集團CEO吳文輝向億歐表示:“過去很多年IP都是被大大低估的,不過從未來中國的文化產業而言,大家對IP的需求和估值只會更高不會更低,從這一宏觀角度來看,還是要推動對IP更進一步的重視。”
吳文輝指出,目前在IP利用沒有很好的模式下,有大量的亂用狀況。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也對億歐表示出相同看法:“現在的市場,資本十分混亂。資本不應該只關注資本概念本身。也需要了解行業核心。從業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內容,做好運營,做好宣傳。”在羅立看來,內容、運營、宣傳并非并列關系,而是“最重要”到“重要”再到“次重要”的關系。
確實,IP全內容開發已經成為趨勢,先將內容基礎打扎實才有可能延伸到更大的想象空間。
四、票房縮水/票補減少
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全年票房440.7億元,同比增加48.7%,成為全球范圍內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票房市場。隨后,業內對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做出600億元的樂觀估計。過高的預期促使市場陷入亢奮,直到暑期、國慶電影票房慘淡收場,整個行業才慢慢冷靜下來。
上影股份總經理、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會長張豐曾對億歐表示:“和2016年前三季度電影行業9%左右的增幅相比,2015年電影行業48%的增速無疑過高。放眼看中國各個產業,沒有誰能達到48%的增速。如今速度放緩并非壞事,而是讓產業更加健康發展的基礎。”
另一方面,不少制片方和發行渠道為了獲取市場份額,以高額的補貼低價銷售電影票。2015年,電影票補就達到40-50億元,占據票房總額的10%左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市場回歸理性,補貼式的價格策略轉移到消費者價值維度,票補潮流必將慢慢褪去。
五、去票務化/入票務局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為446.59億元,相較于2014年的434.32億元增長12.27億元。由于人們精神消費需求加強,演出票務市場也將呈現出增長態勢。在這背后,億歐還觀察到兩點趨勢:去票務化,入票務局。
原本以某一業務為主體的公司將業務線延長,在文創行業中最明顯的就是票務公司“去票務化”,將觸角伸向內容、發行、演出等環節。
王維瑋曾投資聚橙網,聚橙網從票務切入,以演出經紀為主營業務。他解釋道:自己更看好掌握核心資源的團隊,回歸到演出行業,核心資源指的就是指好的內容。
當眾多平臺嘗試拓展自身的業務線時,西十區、有票、牛魔王、一號票倉、票牛等也紛紛入局。同行業者相同之處在于均是圍繞票務展開,不同之處則是各自選擇從B2B2C、B2C、C2C,或者B2B等模式切入。
六、消費升級
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這意味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可以購買物品的范圍增加,日常需求隨之增加。
《2016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研報告》中寫道:雖然近年來的整體經濟形勢并不樂觀,但中國消費者對今后依然懷有信心,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等也產生了變化。毫無疑問,消費升級是2016年被所有創業者和投資人強調的主題。
在談到消費升級時,王維瑋以MUJI(無印良品)向億歐舉例:新人群消費力的上升和喜好的變化帶來新的、升級的垂直品牌,其中大部分為了生活質量而產生的消費品牌都在參照MUJI的方式,優化產品體驗,加強線下空間的運營。
得屌絲者得天下的時代逐漸過去,在這場升級大潮中,文創行業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受消費升級影響。微影資本董事總經理張熠也對億歐表示:“2017年,看好匹配消費升級的新模式。”
七、版權之爭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版權的地位愈加重要,版權大戰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規范行業,不過隨之而來的爭奪也引發出一系列問題。2016年7月,QQ音樂和海洋音樂合并,雖然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繼續保持獨立運營,但無論從市場份額或是版權數量來看,三者的合體都讓新音樂集團產生了難以忽略的影響。
“傳統互聯網音樂服務已經形成寡頭,進一步在獨家版權領域火熱競爭,用戶無法通過一個應用獲取完整的曲庫,體驗進一步被割裂。”樂視音樂CEO尹亮告訴億歐,“但資源壟斷這只是第一步,最終決勝的還是服務,而且這個陣痛期必須度過。”
獨家版權意味著內容只被一家平臺占有,用戶想要獲取獨家,必須放棄原有應用。對于平臺方來說,獨家代表資源和壁壘。想要參與競爭,也就必須付出更多成本。
八、藝術金融
藝術金融是將藝術品轉化為金融工具,以金融資產納入個人和機構的理財方式。藝術金融主要有藝術品產權交易、藝術基金、藝術銀行與信托、藝術品按揭與抵押、藝術品租賃等幾種形式。當前,占市場主流的是證券化的藝術品產權交易以及私募化的藝術基金。德勤亞太區投資管理領導合伙人秦誼認為,未來藝術品金融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3萬億美元左右。
國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中,有造假、售假、拍假等“三假”,也有價格、交易體系混亂等痼疾。在藝術品市場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發展藝術金融無疑是一項可行的解決方案。
長期從事藝術金融工作的崔岳曾認為,藝術金融化的好處是投資者投資與交易的是藝術品資產的金融份額,可大可小,可多可少,能夠加速降低藝術的參與門檻。另外,藝術市場引入互聯網思維,能加快平臺化發展。互聯網化后,在傳統畫廊(一級市場)、拍賣公司(二級市場)之上,可以誕生一個全新的能夠自由買賣、具備大數據系統管理,有全新的評估定價機制的交易平臺。
九、收購合并
不久前,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以30.6億元完成了對萬家文化的股權收購。此后,龍薇傳媒成了萬家文化的實際控制人,擁有約30%的股份。早些時間,趙薇先后完成了唐德影視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的收購。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對億歐解釋:“今年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的海外并購十分活躍,主要原因是國內很多企業存在轉型,或者國際化需求。企業方要做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在海外就是并購、投資或者合作最為方便快捷。”
并購重組進一步加劇,集約化程度提高。尹亮也認為,由資本整合帶來的收并購表明產業正在加速整合,而資本介入只是第一步。
十、二次元經濟
2015年,騰訊在動漫行業合作大會上提出“二次元經濟”,指代基于二次元原生內容擴大到三次元廣泛受眾的商業模式。2016年,二次元概念持續火爆,眾多國漫趁勢突起,打破國內日漫與低幼動漫長期壟斷市場的格局。
據易觀智庫統計,2015年國內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者達518萬人,二次元用戶每年平均花費超過1700元,2016年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人群將達到568萬人,邊緣活躍二次元內容消費者規模將達到8028萬人。
龐大的市場之下,有人認為想要打通二次元的次元壁存在難度。對此,羅立持相反觀點:“二次元群體也會參與一切的文化活動,也會追星。之所以這部分群體被認為獨特,是因為他們更加愿意表現自己,而現在在商業環境中又缺少真正懂動漫的人。”羅立相信二次元只是年輕人里面相對精細但不封閉的市場。
用戶活躍度越強,意味著消費比例越大。羅立判斷,“2017年開始二次元會是一門很好的生意。”(劉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