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旅游業依然是新的經濟增長點,投資前景被業內人士所看好。
繼攜程、去哪兒合并之后,多位行業人士紛紛指出,做大而全的平臺型公司的機會可能已經沒有了,而深挖用戶需求和痛點,深耕垂直細分領域,則成為大家尋求新機會的方向。
有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出行人數達到40多億人次;2015年,中國GDP達到67.67萬億人民幣,折合美元人均約8016美元。
在近期舉行的“2016旅游大消費年度峰會”上,國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業分析表示,對于旅游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在理論研究方面,我們一直在關注著一個數字——人均GDP,希望人均GDP能給旅游產業帶來蟄變,從人均3000美元到5000美元,再到去年年底的8000多美元,而且在“十三五”的中期,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指日可待,這將給旅游產業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撐。
左馭資本董事總經理趙連強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以上都會迎來一個井噴期,從中國現目前的水平來講,現在已經到了這個時候。
復星集團全球合伙人錢建農在峰會上表示,實際上從歐洲、亞洲或者其他發達國家旅游行業的發展,以及現代科技對各行業所產生的影響來看,不難發掘未來中國旅游市場可以開發的產品有很多,并且整個旅游行業的機會要優于很多其他行業。
因此,正如信宏業所言,對于“中國的旅游市場來說,消費能力毋庸置疑。”
在資本市場領域,有分析人士表示,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旅游業卻令許多中小型創新旅游公司頻頻折戟,周期性的資本寒冬也成為壓倒創業旅游企業的關鍵因素。
加之,自攜程和去哪兒合并之后,流量更加集中,市場縫隙變小,流量的集中化和大企業競爭狀態下存在的市場空間逐漸減少,創業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壓縮。
與此同時,國內旅游業的痛點仍然存在于產品的供給端,對比國外好的產品,趙連強指出,仍然存在差距。
如何發掘旅游行業的新機會,多位行業內人士紛紛表示,應該著眼于細分垂直領域,回歸商業本質,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趙連強舉例說道,現在許多年輕人都想嘗試一些跟國際接軌或者是更新穎的玩法,而這些玩法在國內市場上的內容提供方面比較欠缺,比如轟趴項目。
無獨有偶,春曉資本投資副總裁張清也曾認為,在互聯網+旅游行業,做大而全的平臺型公司的機會可能已經沒有了,但在一些垂直細分的領域機會仍然很大。比如,做家庭定制游、老人游、親子游,或者游學等垂直細分領域,如果創業公司把這一種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做到體驗非常好,那還是有很大機會的。對C端來說,需要的是垂直產品和垂直服務。
另外,旅游業要回歸本質,注重品質。
趙連強向記者解釋道,原來大家對旅游的定義就是景區游,現在旅游在產品和形態上發生了變化,把郊區游也包含了進去,這屬于大旅游的范疇。這個理念改變之后,我們就要轉變原來收門票的盈利模式,讓消費者真正感覺到旅游的價值。
勁旅咨詢CEO魏長仁在峰會上也分析稱,今年以來,整個資本市場進入了冷靜期,對旅游創業企業的影響同樣存在。“在資本冷靜期,其實對旅游行業的未來整體健康發展,是利大于弊的。因為,在資本冷靜的狀態下,廣大旅游創業者和從業者應沉下心來專注產品品質提升、服務提升、管理提升等這些根本性的問題,而不是整天把心思花在尋找投資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