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9日 來源: 中國經濟網
9月18日,全國性文化產權行業自律組織——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協作體在北京正式成立。這將對規范文化產權市場發展,推動文化產業邁向市場化、專業化、資本化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協作體(簡稱“文交協”)由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南京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等15家全國主要文化產權交易機構發起并聯合相關第三方專業機構、金融機構、文化及相關產業運營機構等自愿結成,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進行管理。據了解,文交協的領導成員有主席壽光武,常務副主席彭中天,副主席于德江、張天、周軍、張志兵、殷秩松,秘書長寧江生。
據悉,文交協以“溝通、規范、發展、創造”為宗旨,旨在為政策制定與協調、業務共享與合作、市場創新與發展、社會溝通與交流構建一個多領域、深層次、全方位的協作平臺。
揭牌儀式現場
近年來,我國在探索文化領域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取得了較好進展,多元的文化金融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這其中就包括文化產權交易市場。文化產權交易平臺因具有有效融資功能、合理配置資源功能、文化資源價值發現功能、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功能和制度規范功能,自2009年誕生以來,迅速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然而由于文化產權交易平臺業務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標準,使得交易品種、方式等魚龍混雜,擾亂了市場秩序,存在缺乏規范管理、風控機制不成熟、第三方監督不力等問題。
文交協在此背景下成立,其主要功能包括行業規范自律,公共政策眾創,主體能力培養和公共服務平臺搭建。在行業規范自律上,建立公約制度,關注行業焦點問題,承接政府委托事宜,開展自查自糾;樹立行業標準和行為準則,開展行業分析為政府提供決策依據;推動行業數據庫建設。在公共政策眾創上,建立行業與政府溝通渠道和有效機制,完善政策、創新政策。在主體能力培養上,加強對文化產權交易機構及配套服務機構的創新能力、發展能力、服務大眾能力以及適應市場發展能力的培養。在公共服務平臺搭建上,根據行業需求,在自愿的原則上建立行業特性相同、制度相同、作用相同和運用相同的公共服務平臺。
據負責人表示,文交協今后將匯聚各方力量,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權交易的政策制定、制度建設和標準推廣,推動和開展文化產權交易機構的規范自律、創新發展和能力提升;重點打造文化產權交易的理論體系、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探索和建立文化產權交易以及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的登記中心、研發中心和資本中心;努力構建文化經濟的產業化、金融化和資本化,建立和健全文化領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和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首屆文化產權市場高峰論壇
在隨后舉行的首屆文化產權市場高峰論壇上,中央相關部委領導及國家級行業協會、省級國有文化產業投資機構、文化產業及產權交易研究機構等逾150人齊聚一堂,圍繞文化產權市場回歸要素市場本質,完善文化領域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等議題展開交流探討,共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