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 來源: 中國旅游新聞網
原標題:布局皇家文化產業鏈,康熙大典的三大超越
10年來,大型實景演出已到繁榮與危機并存的瓶頸期。如何將文化產業與實景完美結合再創新高?
時值旅游旺季,各地大型實景演出如火如荼,吸引了過億游客觀演。其中佼佼者,如以《印象·劉三姐》為代表的南派“印象系”、以《康熙大典》為代表的北派“皇家系”,已成為當地名片,極大地推動著當地的旅游經濟。
然而,發展十年來,在繁榮與危機并存中,不少實景演出已灰飛煙滅,創新和超越正成為新的課題。
未來的實景旅游經濟如何布局?業內認為,只有“融合當地傳統,打造全新商業模式,吃透文化的魂”,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規模決定震撼體驗
對于觀眾來說,只有打動內心的演出才能留下最佳體驗,而這恰為演出的口碑做了最好背書。
10年來,“冰火兩重天”的實景演出行業,不少匆忙上馬的項目早已夭折,“規模不夠”導致觀眾難以被“震撼”是其中主因。
據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的統計,截至目前,全國投資百萬元以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實景演出項目已達200多個,幾乎每一個旅游景點都有自己的演藝團隊。
然而,大型的實景演出因投資規模所限,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目前,中國實景演出有影響力的大約有40臺,要進行山水實景演出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山水資源、可以演繹的文化資源。”中國旅游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認為,實景演出是傳統旅游業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轉型下的特殊產物。
除《康熙大典》、《印象系》外,國內大型實景演出投資規模過億的不到10家。比如,《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井岡山》、《印象·西湖》都取得了良好的觀演效果。
其中,《康熙大典》以2億元的投資規模居于行業之首,進而創造了三大全球之最——2億元投資,創全球實景演出投資之最;600余名演員,200余匹進口戰馬,創全球實景演出規模之最;皇家文化,全球首部皇家文化主題大型演出……
今年4月26日公演以來,剛過完6歲生日的《康熙大典》再次以震撼體驗征服了觀眾。
6年來,在山水實景演出這片江湖里,《康熙大典》成績斐然:累計近千場,演出營收超過2億元,年增長30%。極大地推動了承德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文化產業鏈新模式
相比于實景演出的其他派系,《康熙大典》所引領的“皇家系”以厚重、大氣和精細,打造了屬于自己的標簽——“高、大、上”。6年來,《康熙大典》持續不斷地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開創式地打造了全球首個裸眼4D秀,射燈矩陣以及服裝與設備的定期更新,更重要的是標準化的管理與團隊的建設。
除了演出本身的“精彩和震撼”打動觀眾外,業內認為,《康熙大典》成功還與其背后創新式打造的產業鏈商業模式息息相關。
仔細研究那些失敗案例,不難發現,商業模式的創新與否決定了其未來走向。
2011年9月,耗資6000萬元由萬達集團投資的海南三亞的《海棠·秀》,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班底參與制作。然而,這臺大戲連年巨額虧損,一直靠集團輸血,最終在2014年8月謝幕。
《海棠·秀》的凋落并非個案,僅在海南省就有5家旅游駐場演出虧損。而在山東曲阜,《孔子》曾入選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聯合推出的首批《國家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名錄》,也在2013年停演。
“雷聲大,雨點小。這些失敗的案例有著共性,那就是商業模式太單一。”業內認為,對于實景演出這塊大蛋糕,匆忙上馬的項目看似熱鬧,卻往往忽略了產業本身的配套項目。
相較之下,《康熙大典》的出品方鼎盛文化便構建起了較新也較全的產業鏈。鼎盛文化并未駐足于演出本身,相反,將《康熙大典》代表的皇家文化作為內核,布局上下游配套文化產業——比如,演出現場周圍是圍繞皇家文化的商業一條街;旗下“行宮大酒店”是一家以皇家文化為內核的五星級大酒店; 旗下擁有國內唯一官方認可的哈雷俱樂部;旗下擁有全球知名的“煙斗俱樂部”……圍繞一整個文化產業鏈,鼎盛文化還專門設立了營銷公司,作為營銷驅動。
正因于此,文化產業鏈的各端口產生較強黏性,驅動產業有機運轉,進而給游客帶來了更豐富的體驗。
有所為的文化擔當
誰能吃透文化的魂,誰才能打好文化這張牌。那么,實景演出本身有什么樣的文化內涵?對于特定的文化內涵應如何去詮釋?這一課題困擾了不少同行,而這基于演出方對于文化內核的深刻理解。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一臺演出,更是一種文化上的擔當。”鼎盛文化總裁梅洪認為,《康熙大典》不單要做傳承者,更應成為創新者。這一核心價值已逐漸成為鼎盛人的精神內核,并落實到了每一個細節。
技術的創新、營銷的創新、運營管理模式的創新,成就了演出的品質,塑造了公司的品牌。
“弘揚傳統文化、彰顯主流文化、拓展地域文化、引導消費文化、塑造企業文化。”這其實是《康熙大典》誕生之初,鼎盛文化便提煉出的文化價值,已經成為區別于業內一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實景演出,就是把最美的文化植于最美的山水中。
《康熙大典》所采取的敘事手段打破了傳統的章回結構,通過天問、天籟、天命、天下等系列主題,通過表現康熙對文化的傳承來告訴世人,大清作為中國歷史最長的一個朝代,其近300年的江山基業靠的是儒為本,道為根的文化積淀。
因此,這臺演出真正的魂,恰是一個外族在征服了漢族后又反被漢族的文化所征服的一種中華文化的魅力!
“演出對我們來說只是一個端口,我們將以此撬動其他產業的布局和發展。”下一階段,《康熙大典》會演繹什么樣的蛻變?梅洪說,“通過商業模式做快,運用整合營銷做大,構建資本運作做強,優化人才機制做好,打造品牌價值做久。”
業內認為,正是由于從文化、商業、管理思想等層面的超越,才鑄就了《康熙大典》今日的好評,而這對于大型實景行業,不啻為最佳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