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7日 10:09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鄭 彬
原標題:“文化企業30強”通過跨界融合,及時滿足消費者需求:
讓文化活起來
通過分析近日揭曉的第8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可以看出,眾多“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跨界融合新業態集體亮相。“文化+”的融合已經逐漸成為骨干企業的發展趨勢。
跨界先行結碩果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文化企業的轉型升級不能再局限于內部的變革與創新。只有打通全產業鏈,跨界融合,才能拓展發展空間,贏得先機。從“30強”名單分析來看,跨界融合,讓先行一步、敢于創新的文化企業收獲了碩果。
安徽出版集團通過全力打造媒體融合產業體系,將“媒體融合、行業服務、商務運營”進行全面嫁接,實現了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產業的融合發展。集團科技文化工程孵化平臺建設進展順利,已開發時代教育在線、時代書香網、時光流影、時代漫游幼兒教育等平臺。“時代教育在線”平臺已成功接入“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并已經在合肥、蕪湖、宣城等地的100余所學校應用。
河北出版傳媒集團通過股改上市,全面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非主業資產剝離,成功引進北青傳媒、中國教育、中南傳媒、君聯資本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出版傳媒企業和一流的戰略投資者,精心打造了鏈條完整、管理規范、股權多元的上市主體。201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0%;利潤總額9.4億元,同比增長8%;資產總額達到136億元,凈資產78億元,綜合規模和實力躍上新臺階。
福建網龍網絡公司也是跨界發展的代表。2015年,公司加快轉型和融合發展,在拓展網游主業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在線教育及產業國際化布局,發力布局VR產業,同時將“互聯網+”的觸角向家居、美業、企業云服務等領域延伸。同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26.9億元,各項經濟指標位居國內同行業前列。
“文化+”新業態成主流
縱觀入選的“30強”企業,“文化+”融合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流。從業態分布來看,隨著“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產業發展新模式形成,在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主題公園等新型文化業態領域涌現出一批高速增長的骨干企業。
數據顯示,今年“30強”企業主營收入3253億元、凈資產3336億元、凈利潤315億元、納稅總額201億元,分別比上屆增長18%、37%、19%和11%。其中,除凈利潤與往屆最高持平外,其他三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主營收入和凈資產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保持連續三年超過10%的增長率。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已成為發展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有著“中國演藝第一股”之稱的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其旗下的演出合計上演15000余場,觀眾達5000余萬人次。其中,“千古情”系列年演出6500場,觀眾達2233萬人次,大幅增長53.42%,是中國演藝市場年演出場次第一、觀眾人數第一、利潤第一的演藝公司。截至2016年3月18日,宋城演藝總市值412.13億,創業板總市值排名第6位,旅游企業中排名第2位,文化傳媒企業排名第7位。
同樣靠文化旅游業上榜的還有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集文化旅游、文化節慶、文化演藝、文化藝術、文化主題酒店、文化科技等業務板塊的文化企業。2015年,企業加快內外兼并重組,在做強做優文化旅游主業的基礎上,加快與金融資本融合,繼續保持較快的速度增長。截至2015年末,華僑城總資產1143億元,突破千億大關,營業收入322.3億元,凈資產380.7億元,凈利潤46.3億元。
內容依然是制勝法寶
對于文化企業來說,在跨界融合時代,創造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內容,依然是制勝法寶。梳理入選的“30強”企業,記者發現,出版發行、廣播影視等“30強”企業在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中,以內容創作為立身之本,倡導主流價值取向,努力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被世界認可。
為了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獅門集團公司就共同投資影片的制作、發行等達成了1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這是當時中國電影史上最大的海外合作項目。未來3年內,雙方將商議開展網絡視頻、主題公園等衍生產品的開發。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通過對出版內容進行全方位審核把關,圍繞特色出版與品牌出版發力,逐步形成出版的二十個特色品牌群,通過積累與發展,在生物、三農、繪本、海外等方面初步形成特色、專業、品牌效益,出版主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其中,集華夏優秀文化于一體的“華夏文庫”系列,內容包括儒學、佛教、民俗等諸多方面;以“繪本中國”為方向的特色出版,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推出“金羽毛”“愛之閱讀”“棒棒仔”等一批世界優秀原創繪本圖書。
為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本屆“30強”企業共有25家企業開展了出口業務,比上屆增加2家,實現出口總額89億元,比上屆增長72%。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打造了文化科技主題樂園、特種電影、數字動漫等頗具國際競爭力的拳頭產品,開創了中國文化科技主題樂園“走出去”先河。(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鄭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