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3日 17:49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深圳5月13日訊( 記者 成琪 魏金金)隨著“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進程的不斷推進與發展,“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積極尋找到新的創新要素助推中國經濟繼續發展顯得十分迫切。5月13日,在中國文化產業創新創業大會上,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圍繞“支持文化雙創的機制創新探索”這一主題,共同探討政產學三方如何有效支持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支持文化雙創的機制創新探索”對話現場(從左到右依次是魏鵬舉、金元浦、湯旭東、李強華、張瑞儀、陶文盛) 中國經濟網記者魏金金/攝
魏鵬舉:對于“雙創”戰略有憧憬 但同時也充滿憂慮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在現場坦言,雙創戰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但自己也有這方面的顧慮,“創新創業會不會也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大運動?現在很多大學也在做創新創業的相關教育與活動,而且逐漸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個政績去做。但這就可能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后果:一方面就是,如果我們的學生花很多的精力去創業,結果就有可能造成學業上的耽誤;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真的讓他們去創業,十有八九是不會成功的,這又是一個幾率的問題”。
魏鵬舉提到,無論是否耽誤他們正常的畢業與就業,未來都有可能產生很多遺患,“所以我們國家的‘雙創’戰略要想真正有效落實,除了口號以外,更重要的是實現‘雙創’戰略在體制、機制上的進一步完善,比如說政策、融資、激勵機制、人才配套等等”。
金元浦:高等教育缺乏人文性的精神孵化
“‘雙創’戰略的提出對于整個國民的原創力都將可能有一個較大的促進和發展。當然,這里可能存在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如是談到。他指出,事實上,無論是中國的文化產業、創意經濟,乃至整個世界,恰恰缺乏的就是人文的、美學的這樣一個基礎熏陶,“我們今天對學生的教育應該不光追求技術、商業、管理方面的創新,同時還特別需要美學、藝術、人文的一些東西,我們稱之為整體性的富有人文意義上的一個精神孵化。目前我認為這個孵化還有很大的缺陷,這是我們高等教育中出現的重大問題。”
湯旭東:中國的創意孵化缺少包容 大學生創業沒有失敗
“我覺得中國的創業文化跟美國相比要缺一點包容,美國對于失敗是很包容的,中國則多數情況是難以容忍,覺得大學生創業失敗率太高了,因此我們中國的創業文化還有很多需要完善。”北京創勢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湯旭東這樣認真談到,并表示,國內現在真正優秀的天使投資人是非常稀缺的,盡管整個國家這兩年有一些企業家陸陸續續加入到天使投資這個行業中來。
談到大學生創業,湯旭東表示,大學生創業永遠沒有失敗,即使失敗了,“只要總結經驗,總有一天會成功,我不認為這個錢是打水漂了”。在他看來,文化產業前景可期,但同時我國的文化產業創業環境還需要很多的完善,“為什么韓流在這么快時間就超過中國?我覺得中國不缺創業創新人才,缺的是什么?是一種機制,包括整個市場機制、政策扶持等,我覺得當前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現在文化產業的資金還是比較欠缺的,盡管我們看到身邊有很多做地產、礦產、傳統制造業的民營企業家,但讓他們的資金真正進入到文化產業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強華:創業創意人才要有開放的合作利益分配機制
“我覺得創業人才可以用八個字形容,一方面他可能是‘身無分文’,但同時他也可能‘富甲天下’。比如在文化創業階段,就可以利用大數據、眾籌來解決項目本身的創業問題,或者可以投資平臺進行項目對賭,也可以跟廣告進行對賭,同時借以整合各種資產。我希望創業創意人才要有相當廣泛的思維,要有開放合作的利益分配機制。”圍繞創業創意人才、創業創意人才個人激勵這兩個方面,和君咨詢合伙人李強華這樣講到。
在他看來,隨著人才的溢價能力和談判能力的不斷增強與提升,人才所在的單位或者公司要學會用開放的思維來進行思考“如何充分利用人才,并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大的舞臺”,“其實很簡單,就是要我們能不能聯手合作一塊兒掙錢?如果可以的話,單位分多少、團隊分多少,這其中我們不要給過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