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24日 08:56 來源: 中國產經新聞網 梁文艷
原標題:“文化+”投資概念:促進文化產業逆勢上揚
A股市場文化類上市紛紛曬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近日,A股共有247家公司已發布年報,其中,2015年凈利潤的56家文化類上市公司無一例外地全部實現盈利,其中,凈利潤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4家,文化類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幅最高竟達5504.9%。
據業績快報顯示,中南傳媒2015年實現利潤總額18.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6.66%。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之所以文化類上市公司幾乎都賺得盆滿缽滿,其背后離不開“文化+”投資概念。
那么,何為“文化+”呢?在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昶看來,“文化+”已貫穿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各行業,是指文化與所有領域的融合,不僅僅是產業,也包括社會、生態等。
李昶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文化+”一方面能夠使文化與相關領域彼此互相提升、共同發展,如“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創意”等;另一方面能夠使相關領域產生化學反應,以文化為核心,促進各個領域內涵的提升,增強其文化屬性,提高其附加價值,如“文化+旅游”、“文化+體育”、“文化+農業”、“文化+建筑業”等。
一組數據顯示,在2015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預計達2.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以上,遠遠高于同期GDP增速,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9%左右。
據記者了解,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相關企業也在不斷壯大,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也促進了發展方式的轉變。另外,在文化創意方面也得到了快速提升,文化類的企業生產了更好的文化產品,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服務。例如,在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到440.69億元,比上年增長48.7%,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為271.36億元。
“當前,骨干文化企業實力不斷增強,2015年第七屆中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顯示,骨干文化企業的總體規模實力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李昶告訴記者,小微文化企業遍地開花,文化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集中領域,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去年新注冊小微文化企業呈現“井噴”之勢,“螞蟻經濟”現象突顯。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深化,文化與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2015年文化產業資金流入3241.8億元,包括股權融資、債券、眾籌、新三板掛牌后融資以及上市后融資的規模等,均大幅增長。
通過業內人士的分析,文化類上市公司凈利潤增幅巨大也與我國的相關政策“紅利”有關,因此,文化產業在我國經濟增速平緩的情況下逆襲上揚。
“這首先是體制機制的創新,激發了文化企業的活力,如審批制度改革、行業門檻降低、稅收優惠政策等。”李昶表示,另外,如資本市場的青睞,助推了文化企業的做大做強,充分發揮了規模效應。創意水平提高,向社會提供了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理念的轉變,擴大了市場需求。李昶進一步強調。
面對文化類產業的迅猛發展,未來的發展也值得期待。李昶認為,未來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是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這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即內容為王。另外,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特別是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設備在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文化走出去,在國際文化市場占有重要地位,是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李昶進一步表示。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2016年我國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5%,在全國范圍內可以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中國產經新聞)